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尊 祖 睦 族 碑 溯 源

尊祖睦族碑位於榮縣高山鎮蘿蔔溝村9組大坡山下,立於楊氏祖墳旁,為合族立的公約碑。

大坡山位於鐵山山脈中部,山巒起伏,逶迤蛇行,林木蔥鬱,景色宜人。山溝有條小溪,春秋流水潺潺,夏則洪水轟鳴。山腰有一片窪地,地勢開闊,土肥水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便有靈氣,楊氏的祖先“自粵由楚遷蜀創業於斯”,一代又一代在此繁衍生息,逐漸成了當地旺族。

尊祖睦族碑座北向南,刻於一砣巨石之上,碑寬約兩米,高約四米,並飾以圖案。碑石質地堅硬,雖經日曬雨淋,卻沒有半點損毀,清晰可辨。四周亂石林立,荊棘叢生,護衛著石碑,這也許是歷經文革的政治風雨,依然得以保存的原因吧。

碑額從左至右陰刻“尊祖睦族”四個楷體大字,其意淺顯易懂,不言而喻。兩側的柱上刻有一幅楹聯:“仰先塋而溯創埀為善可繼,閤族屬以伸忱悃厥基永孚。”“仰先塋”說明石碑立在祖墳旁。“溯創埀”探尋淵源,開創業績,傳之後世。“忱悃”指真誠。“厥基永孚”出自《尚書•君奭》,指永遠美好的基業。楹聯意在告誡楊氏後人,為善、真誠,使楊氏在柑子園一帶開創基業,這個傳統一定要繼承。正中碑文則記載了楊氏的起源、繁衍及刊立石碑的原因。“從來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水之流者必浚其源。”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書》,大意是: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人之有祖,所謂木本也,水源也,可不思所以固之浚之乎?”採用比興手法,說明人類也應如此。“吾祖楊公諱正華生仰賢,仰賢公生天湘,天湘公生文煥,自粵由楚遷蜀創業於斯。嗣後五分剖分,業內提存塋地,未書有憑,留傳至今八十餘年,並無紊亂。”楊氏先祖楊正華,從廣東經湖南、湖北進入四川,定居柑子園,在此創業,第四代後五房分家,從祖業中提存塋地,沒有留下憑據,歷經八十多年,沒有發生任何紛爭。“不意七世孫永才,越伐墳木,私拆塋石。”誰知道第七代出了個不孝之孫楊永才,砍伐祖墳的樹木,私拆祖墳的石頭。“是以閤族公同,照祖提存,刊立石碑。”於是經全族同意,按照祖上規矩,提存塋地,並刻立石碑。“另訂譜五卷,一切由歷規條,逐細詳載,庶幾世世子孫,得以遵行,勿替是序。”除此之外,還修族譜,立下規矩,讓後世子孫遵照執行。“嘉慶十七年冬月廿十一日楊氏閤族公同建刊立。” “嘉慶十七年”,即1812年,據今已有兩百餘年,結合碑文內容推斷,楊氏遷居於此,已近三百年。

尊祖睦族碑是榮縣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塊不可移動的清代石碑,對於研究家族文化,特別是今天所倡導的家風家訓,乃難得的實物資料。

石碑藏身山野

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與巨石融為一體

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雕刻精細、紋飾精美

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楊家老宅

發現榮縣|這塊精美的石碑已經200多年了,見證歲月滄桑……

歷史的印記

原載/榮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