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2018年轉瞬即逝,歲末年初之際,各大視頻網站和各種重量級的頒獎典禮都在這個時候扎堆兒舉辦,鷹眼僅就在12月舉行的十一場頒獎活動進行彙總分析:哪些影視公司和劇集拿獎拿到手軟?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strong>一、實至才能名歸


12月,對每一個影視公司、明星來說,到了年末總結、交答卷的時候,通過這一年的努力,是否有影響力的作品和好的口碑,從整體得獎情況上可見一斑。十一場頒獎典禮設置了上百個不同獎項,獲獎的影視公司有近四十家,劇集有近百部,其中有些劇集更是眾望所歸基本包攬了所有獎項,且看小編分析彙總得獎的整體情況:

從劇集方面來看,獲獎最多的無疑是今年大火的<strong>《延禧攻略》十一場頒獎典禮中狂攬八項,其次是獲獎七項的《扶搖》,緊隨其後是《香蜜沉沉燼如霜》獲獎六項,表現出色的還有《如懿傳》、《北京女子圖鑑》和《歸去來》,十一場典禮中獲獎五項;《沙海》、《橙紅時代》、《正陽門下小女人》在十一場典禮中獲獎四項;獲得三項大獎的有《流星花園》、《天盛長歌》《老男孩》、《溫暖的弦》、《鎮魂》五部作品,其餘獲獎的七十餘部劇集中獲得兩項大獎的佔比25%,其他劇集則只獲得單一獎項。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從影視公司方面來看,在十一場頒獎典禮中有五場活動設置了影視公司相關獎項,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strong>檸萌影業,憑藉《扶搖》《南方有喬木》兩部影視作品獲得了“指尖2018年度最具影響力內容製作公司”、“三聲年度公司”、“深圳電視劇交易會年度創新力製作機構”“2018TV地標”四項大獎;緊隨其後的是華策集團、完美世界影視、歡娛影視、靈河文化、新麗傳媒、嘉行傳媒、深藍影業七家公司獲得兩項大獎,值得一提的是,華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多產企業,其名下《天盛長歌》、《創業時代》、《橙紅年代》、《為了你》等作品不但題材豐富,表現亦是不俗;《如懿傳》、《鬥破蒼穹》等作品也把新麗傳媒推上獲獎寶座,完美旗下的《娘道》、《歸去來》、《烈火如歌》、《忽而今夏》在口碑和收視方面也都取得了較好成績;一部《延禧攻略》讓歡娛影視成為今年最大贏家;手握迪麗熱巴和楊冪兩張大牌的嘉行傳媒憑藉《談判官》、《一千零一夜》、《烈火如歌》在收視方面表現突出,深藍影業的《武動乾坤》也取得較高熱度;網劇方面靈河文化表現尤其出色,《沙海》《假如沒有遇見你》等作品也獲得較好口碑和觀眾,其餘二十幾家影視公司表現則各有千秋,但也都在不同典禮上斬獲獎項。

從藝人方面來看,十一場頒獎典禮中的獎項設置主要針對幕後製作人及製作公司,其中有六場均未設置藝人相關獎項,而騰訊、愛奇藝等都是針對平臺所播出作品貢獻程度,設置的藝人相關獎項,且藝人在不同頒獎典禮上獲獎重合度不高,並不具有代表性,吳謹言、楊紫、鄧倫、王凱等50位藝人雖都有不同斬獲,但對藝人來說,想必要等到更具權威性的“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及“中國電視金鷹獎”的揭曉才能做綜合的評估和考量。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strong>二、主辦方從“官方”走向“民辦”


眾所周知,近幾年電視類評獎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政府將”—“飛天獎”及群眾參與度較高的“金鷹獎”,衍生到各地方政府、電視臺和協會主辦的“白玉蘭獎”“國劇盛典”“春燕獎”“金熊貓獎”等,以及行業媒體主辦的最具代表性的“華鼎獎”等;而最近兩年在影視行業佔據“獨角獸”地位的愛優騰等平臺公司,也都開始相應地舉辦平臺頒獎典禮。

從業內重視程度、大眾認可度方面來分析,官方“飛天獎”“金鷹獎”等權威猶存,地方媒體及協會獎項必須定位準確、特色突出,比如“白玉蘭”獎國際影響力突出,“春燕獎”公認專業性強,而其他地方獎項知名度相對較低;愛優騰等平臺方近兩年強勢發力,其主辦的年終的頒獎盛典大眾關注度非常高,以上可以看出,頒獎活動的主辦單位逐漸從“官方”走向“民辦”,市場參與程度越來越高,獎項的覆蓋範圍也越來越廣,助推了影視行業的發展和走向成熟。

從12月舉辦頒獎典禮的十家單位來看,其中只有一場是行業協會和地方電視臺,深圳電視劇交易會的主辦方——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四家是影視行業寡頭地位的平臺公司騰訊、愛奇藝、今日頭條、微博;剩餘五家是行業媒體,“指尖劇集榜”的主辦單位是《電視指南》雜誌和傳媒內參、第十五屆MAHB年度先生盛典的主辦方是雜誌《時尚先生Esquire》、2018“TV”地標的主辦方是《中國廣播影視》雜誌、“2018第三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是由“三聲”主辦,第三屆金數娛獎是由數娛夢工廠主辦的,作為頒獎活動的媒體主辦方也從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過渡。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頒獎活動的主辦方也是緊隨行業發展而變化,寡頭地位逐漸確立的平臺方及近幾年如火如荼發展的新媒體對行業發聲起到前所未有的引領作用。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strong>三、眾多頒獎典禮為“影視寒冬”帶來勃勃生機


2018年,業內公認的“影視寒冬”,而年終扎堆兒的頒獎典禮,似乎驗證了易凱資本王冉的言論:“影視公司“貓著過冬”幾乎是最自然的生理反應,但“貓著過冬”只會讓影視公司的價值越來越小。”各大媒體、影視公司和平臺不懼嚴寒,更多的在業內發聲,也是在用實際行動證明:沉澱下來的影視公司和劇作人,才是行業的忠實守護者,是未來行業春天的種子和希望。

“越是在寒冬,越是需要優質內容,需要創作的初心、需要回歸用戶的價值”。電視劇鷹眼作為行業發展見證者和發聲者,連續舉辦兩屆的鷹眼匠心榜,在業內傳遞正能量的同時給寒冬下那些製作考究的匠心作品傳遞溫暖。電視劇鷹眼另闢蹊徑,錯開12月這個頒獎熱潮,於2019春節後舉辦的<strong>第三屆鷹眼匠心榜,將選取百餘位行業知名製片人作為評委,多維度評選在2018年開播的電視劇及網絡劇項目,力爭做到行業內最具專業性、公正性的頒獎活動,鼓勵從業者回歸初心,堅守匠心。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頒獎典禮大盤點——百項大獎花落誰家?


<strong>結語


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平臺方和新媒體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行業頒獎活動中,不同平臺根據自身情況設置頒獎典禮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何讓大眾甚至是行業內認可,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由行業發展趨勢不難看出,專業性越來越強的受眾對頒獎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辦方的獎項設置及評選方式不但要注重平臺本身,更要兼具行業引領作用,守護最本真的原則,這樣的獎盃才會越來越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