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成都人的舒适安逸

好久有的?

成都地区独有的说唱俑来告诉你

两千年前就有了!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汉代民间艺人的生动再现——说唱俑

那成都的文化底蕴

好久有的?

让你家娃娃学校的校名来告诉你!!!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成都,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才辈出、底蕴深厚,许多古名沿用至今。首当其冲的,就是“成都”二字,两千余年城名不改,三千余载城址不变,在中国的省会城市当中,那是唯一一个。

平时我们熟知的一些校名,有因纪念历史人物得名的,有因特殊建筑得名的……

那些名字超级好听的学校,原来在两千年前就已悄悄取好校名,搞快来看看有你知道的吗!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strong>成都石室中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四川有句话叫“李冰治水,文翁化蜀”,后半句指的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成都石室中学。学校前身可追溯到西汉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市区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蜀郡郡学,后人称为“文翁石室”。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曾中断、也未曾迁址的学校,2160年来为成都、为全国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司马相如、杨雄、郭沫若、李一氓、周太玄都曾求学于此。

<strong>成都市草堂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草堂”二字源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故居“成都草堂”,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茅屋而居,他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约占他全部诗篇的1/6,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成都市草堂小学也坐落在浣花溪畔,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草堂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七十余年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所流淌诗歌的学校,将诗文化融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润物无声。

<strong>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海南有天涯石,成都也有,但却不是爱情的象征,而是一块奇石。经考证,这是古蜀国“大石文化”遗址,是古蜀国的墓石,距今已有2400多年。因其形状奇特,且年代久远,民间关于这块石头的传说便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据《蓍久传》记载:“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至今不敢践履及坐。”脚会不会肿,现在是实验不了了,这块天涯石已经加装了玻璃,修建了小亭供人观赏。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取名自这块奇石的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前身是百年名校商业场小学。学校始建于1904年,应运“废科举,兴学校”的清廷“新政”而生。百年的教泽绵延,如今这所小学早已成为家长深爱的优质名校。

<strong>成都市石笋街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石笋街、五块石、支矶石······土地平坦的成都平原并不产巨石,为何成都有这么多与石头相关的地名呢?这与我们的先民崇拜巨石有关。巨石突兀嶙峋,内在厚重,有坚不可摧的品质。杜甫也曾为石笋街上的两株挺然耸立的石笋挥洒笔墨:“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石笋虽早已不在,但郎朗的读书声却在这里久久回荡。成都市石笋街小学始建于1935年,毗邻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是国民政府将旧庙宇改建成的小学堂,历史上曾被称为“席草田小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学校。

<strong>都江堰市李冰中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世人皆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们的先民却用智慧将这里开辟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天府之国”,这不得不归功于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这是目前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这所创办于1985年的中学就为弘扬李冰治水的科学精神而得名,其将实现千年古堰福泽万代与教育传承智慧完美结合,打造都江堰教育特色名校,目前是是中国都江堰市的窗口学校之一,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strong>巴金小学(现名: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病中都一直牵挂着的母校。1991年5月15日,正在上海养病的巴金老人,给母校写下了第一封信,此后,他先后9次给学校的孩子们写信、赠送礼物。这些饱含着巴老对家乡、对家乡孩子深情厚谊的东西,如今,都已化为巴金精神润泽整个学校。

学校与巴金老人的情缘,使这所学校逐渐积淀起“真教育”的教育追求,“说真话,做好人。” 巴金老人的这句名言,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校训。

<strong>成都市茶店子小学校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成都人爱喝茶,满大街的茶馆里随时都有密密麻麻的喝茶人,成都还有个地名,就叫“茶店子”。自古,这里就是成都通往郫县、青城山、阿坝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茶马古道上的运输网络节点。清乾隆年间,有位老翁在此搭一草棚卖茶水,虽然简陋,但对行路干渴者来说,却是久旱逢甘霖。由于这个“茶店子”生意红火,附近乡人纷纷效仿在此开店,这里也就日渐热闹起来,形成了街镇。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有70余年历史的成都市茶店子小学校虽没有茶马古道历史悠久,但却如开茶店子的老翁一般敢为人先。茶小的建筑模型队成立已有14年,是该校践行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全国比赛中累计获金牌20余枚。其另一大特色就是开台已有13年之久的校园电视台,至今已播出定期节目400多期、专题片100多部。

<strong>成都市少城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老城区西部,是清朝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平定三藩之乱后,成都地区的八旗兵逐渐增多,于是清政府在1718年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满城,由于处在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人称“少城”。

“少城小学”校名的由来,是地域的变迁,更是历史的再现。它由有着78年历史的小南街小学和锦城小学组建而成。小南街小学前身是著名的成都市立一小,亦称少城小学,始创于1932年。锦城小学前身则为成都市八一子弟校,素以纪律严明、治学严谨而文明。目前,该校已成为成都市示范窗口学校。

<strong>成都市锦里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网红打卡地锦里并不年轻,在你的年龄后面加个0,都比不过它。早在秦汉三国时期锦里便闻名全国,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号称“西蜀第一街”。“锦里”这两个字的来头也不小,锦里即锦官城,也就是成都的代称。虽然锦里街几经兴废,但如今的锦里也能让人们看到原遗址区域的独特魅力。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地处蜀汉街三国文化中心地带的锦里小学,不仅浸润着三国文化,其周围还林立着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有浓厚的科教文化氛围和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目前,学校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正大力营造具有丰厚传统文化,同时又与现代、国际浪潮融合的鲜明的学校文化。

<strong>成都市金沙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谈到金沙遗址,成都人没有不知道的,这个遗址的发现直接改写了成都乃至四川的历史,把成都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700年左右。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没开馆,它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就被国家文物局正式采用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还被评为了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可见其精美绝伦,据说当时国内最好的金器加工都无法达到当年的技艺。

2007年4月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9月,比邻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金沙小学也正式开学,这所在金沙遗址上建起的小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学校以挖掘金沙文化服务教育为思想源泉,汲取金沙先民的精神财富,根据地域特点,创设“金沙探秘”校本课课程,并申报立项为国家级课题。

<strong>成都市浣花小学校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成都市浣花小学校礼仪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这首《绝句》让浣花溪的绝色风景名扬四海,不少名人都来此“打卡”作诗。而关于浣花溪名字的由来,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溪边洗衣时,遇见一个邋遢的和尚,求大家为他洗袈裟。周围的人都躲很远,唯独少女接过袈裟,她每涤荡一次,溪中便飘起朵朵莲花。但这终究只是传说,据史料记载,浣花溪的得名与唐代的造纸制笺业有关,当时居住在此的居民把制成的彩笺拿到溪水中漂洗,故此得名“浣花溪”。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坐落在美丽的浣花风景区石人小区内的成都市浣花小学校一直将“以礼立校、以礼育人、以礼塑魂”作为办学目标,通过打造“礼”教育文化特色,为全面塑造内涵丰富、举止优雅、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trong>成都市九里堤小学校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建兴元年,腐败官员大兴土木、建宫造殿,把红豆木林、楠木林都伐光了,年复一年,洪水滔天,时任蜀国丞相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决心效仿李冰,于是招募兵民共建防洪堤。长堤建成后,百姓丰衣足食,称此堤为诸葛堤,又因诸葛堤绵延九里,后人又称之为九里堤。归顺于堤东面的郫江之水,便是我们成都母亲河之一的府河。

后人为颂其功德建诸葛庙,上世纪五十年代,改庙为校,建成诸葛庙小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迁址,更名为九里堤小学。学校依托诸葛文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精髓,潜心培育学生成为志向高远、善学活用、勇于担当的一代新人。

<strong>成都市驷马桥小学校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驷马桥,堪称蜀都最老桥,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因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而得名。《华阳国志》记载,司马相如曾在前往长安任职时,路过城北升仙桥,在桥柱上题字“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以示抱负。之后相如衣锦还乡,了却宏愿。于是后人便取司马相如题字之意,纪念这位胸怀大志的才子,将此桥更名“驷马”。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成都市驷马桥小学校就毗邻这座驷马桥,建于1989年,是一所注重继承传统,充满发展潜力的学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善思,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风让驷小人共撑教育蓝天。

<strong>成都墨池书院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的子云便是我们成都的大文学家杨雄,他也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而墨池书院的“墨池”二字,便因杨雄在此洗过笔而得名。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1905年,墨池书院与芙蓉书院合并,起名“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又称“成都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成都七中,但“小学”百余年来无后继者。学校命名为“墨池书院小学”是为了延续“墨池文脉”,填补历史空白,传承文化遗产。同时可为新学校赋予历史底蕴,找到文化根基,注入思想内核,占领文化制高点。

<strong>成都市东坡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些张口就能背出来的诗句,全都出自于大文豪苏东坡的笔下,而成都市东坡小学的校名便源自于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千年前苏东坡在此地游学兴教,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足迹和美好的传说。千年后,秉承东坡精神,东坡小学应运而生,在这片文化沃土上,致力于兴办一所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的社区优质学校,怀揣“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培养富有爱心的学子。

<strong>成都市锦官驿小学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唐代,成都进入到历史社会地位最高的时候,扬一益二这个成语就是指在当时所有的商业城市中,扬州排第一,益州成都排第二,当时的成都因织锦业发达而称“锦城”;因织锦交易发达而设“锦官驿”,故此成都又称“锦官城”。南来北往的商贾让“锦官驿”包容着四方的文化,凝聚着八面的精神,更孕育了成都文明。百余年前,几位商人在千年“锦官驿”的“东狱庙”中办起了“学堂”——“私立锦官驿小学”。

如今的成都市锦官驿小学坐落于东大街牛王庙,学校面对东大街,西临美丽的锦江河,背靠历史悠久的水井坊遗址,东挨一环路。2005年7月30日由原锦官驿小学、芷泉街小学、胜利东路小学合并而成。

杜甫在《成都府》中写到——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

亦如这些打上“成都”烙印的校名一般,

浸润着成都学子。

你家娃娃上的学校,为啥这样取名?或许两千年前就已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