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01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這是一句好話嗎?”

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這是一句好話。

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01


而且,我也認為,把這句話當做好話的人,是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成長型思維的人,最關注的是努力,而不是結果。因為相比較而言,努力是可控制的常量,結果是不可控制的變量。

比較神奇的是,真正關注努力這個常量,能夠始終持續輸出努力的人,也最終會成為“錦鯉”。

1、利用正反饋效應,打破“起跑線”魔咒

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01


前段時間,薪酬網公佈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榜單前十的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北外、上海交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可以說,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重點名校。

薪酬榜引起了熱議,很多人在說,是啊,我是名校,確實了不起。

是了不起,但也真沒那麼了不起。我把名校畢業生,起始工資高的現象稱之為“起跑線效應”。這是很多職場人士,進入社會的一個“初始值”。

讀了名校,確實很容易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什麼?人生是馬拉松啊,是一場長跑。起跑線贏了就能笑到最後嗎?

一個人堅持努力,揮著汗,腿軟到打顫,也決不放棄。時間維度拉長一點,就必然會打破起跑線效應。

好朋友梅子,是我在律所實習時的同事。我剛見到梅子的時候,沒把她當回事。

她太普通了,在我們一眾或本科,或研究生畢業的實習律師裡,梅子的學歷簡直拿不出手。她是自考本科生。不只本科自考,專科也同樣是自考。

梅子每天午休經常在所裡學習,背代理詞、辯護詞,模仿著去寫。每天下午下班後,則在所裡練習打字。而且,經常是到晚上9點左右才離開。

所裡哪個律師需要幫忙,她都衝上去,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當事人來所裡諮詢,她認真接待,把碰到的案子記錄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老律師。

她開始時打字很慢。所裡的正式律師,沒人找她幫忙打材料。那個時候,我憑著每分鐘100字,成為所裡的“打字機”。

3個月後,沒人找我了。梅子速度已經和我差不多,但是她比我認真百倍,打字從來不出錯。自然,選我就是下下策了。

實習期結束,梅子成為了正式律師,其他人要麼實習期不合格,需要重新實習,要麼就是勉強合格,所裡並不想留。而梅子,已經有其他律所來挖她。

正式做律師的第一年,梅子就賺了10多萬。而我們那一批的“堂堂”本科生、研究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她的水平。大部分還是在當助理打雜。

後來,梅子自然一路開掛,第三年就成為了律所合夥人,自己的案子也特別多,還是好幾個公司常年的法律顧問。

起跑線是重要,但它真的只是一個初始值。

《高手》裡提到,真實的社會里,有一種“正反饋效應”。正反饋效應裡,強者會越來越強。比如,一個網站的用戶多,接下來,它的用戶就會更多。

作者萬維鋼說:“正反饋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力量”,因為“這個效應一旦啟動,就是雪崩式的過程。”

因為真實世界裡,還有一個“冪律分佈”。當你走上正反饋,突破臨界點之後,你就會成為人群中的20%,“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裡的那一波富人。

努力的力量,就是這麼可怕,能徹底打破起跑線魔咒,成為金字塔上的那一小撮人。

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