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上當受騙!有電話叫你“退保”新套路!

谨防上当受骗!有电话叫你“退保”新套路!

隨著全民理財潮的興起,不法分子在“退保”上做起了文章。“退保”相關騙局抓住了消費者“貪小便宜易上當”的心理特點,不僅會給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失,更有可能讓其錯過保障期,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退保”騙局頻發

ABOUT

據新聞報道,張女士5年前在某險企投保了一款年金分紅險,年繳費用2萬元,5年來共繳了10萬元。近日,張女士收到名為“XX資產”公司的來信,稱其所購年金險的實際收益與承諾不符,不少人已中途退保,並轉購另一款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信中還指出“退保沒有任何損失。”

張女士瞭解到,該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11%。“我們公司是國家電網下面的一個三產公司,產品募集資金投向國家電網特高壓項目,屬於專門融資,每個月會給相應利息。”該公司的業務員對張女士說,若出現任何風險,都由某商業銀行進行兜底。

隨後,張女士致電險企客服表示要退保,但客服提醒她中途退保不划算,“10萬元的本金要損失2萬元。”產生懷疑的張女士進一步聯繫了業務員提到的商業銀行,該銀行表示,該公司不是該行的授信客戶,在金融產品上沒有與該公司有任何合作。

類似事情還發生在白領李先生身上。“此前我買過一款理財型保險產品,之後就收到自稱是理財公司的電話,先說我投保的產品受到投訴導致收益出現問題,現在保險公司委託他們對客戶進行補償,要我先帶好身份證和銀行卡去退保,然後再去他們公司現場領取補償金。”李先生表示,該理財公司經常來電,但每次給的地址卻不一樣。“後來我打電話諮詢保險公司,發現沒有這回事。”

實際上,這類“退保買理財”案例並不單一。近日,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根據信訪投訴渠道發現,上海市涉嫌“退保理財”活動的企業就有34家。

騙局三步驟

ABOUT

那麼,這種騙局的操作手法一般有哪些呢?

第一步,通過撥打保險消費者電話等方式,自稱是金融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保險公司工作人員。

第二步,稱保險消費者持有的保險產品收益較低,以“客戶售後服務”、“保單收益升級補償”、“贈送禮品”等名義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第三步,勸說保險消費者購買所謂的“理財產品”可獲補貼、退保資金轉購“理財產品”可獲貼息或領取旅遊券等,誘導保險消費者辦理退保或保單質押貸款後,購買“理財產品”。

這種“退保理財”騙局導致保單非正常退保,而退保資金大多被誘導轉購“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造成惡劣影響。

提高警惕防被騙

ABOUT

1、正確認識保險功能

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人身保險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在被保險人發生年老、疾病、傷殘、死亡等情況時,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給予保險賠償等。儘管部分人身保險產品兼具投資功能,但其本質仍屬保險產品,以保障功能為主。建議保險消費者謹慎退保,以免失去保險保障。

2、勿受高息理財誘惑

以高收益為賣點的“理財產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為避免上當受騙,建議保險消費者不要輕信“退保理財”,做到“三拒絕”:

①拒絕相信高息“理財”和以保險公司名義承諾的高額回報;

②拒絕被贈送禮品、“先返息”等誘餌打動;

③拒絕與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以及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出具收據等。

3、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1、如遇可疑邀約時,可通過各保險公司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正式渠道查人員、查產品、查地址,核實銷售人員是不是保險公司銷售人員、所售產品是不是保險公司產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地址。

2、如遇“退保理財”騙局時,建議留存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strong>TIPS:退保損失有多大?

所謂退保,是指在保險合同存續期間,投保人和保險公司解除保單合同關係。退保的損失程度如何則與產品性質和退保時間有關。

如果是消費型產品,如短期意外險等產品,退保不能得到任何退保金。即是說,這類產品的退保,虧損是100%。

如果是具有儲蓄性質的人身險產品,如長期重疾或兩全產品,其退保損失程度則與退保時間有關。比如,若在猶豫期內(如投保人收到保單後的15天內)退保,險企扣除工本費後,會退回投保人所繳的全部保費,這類損失基本很小。

實際上,退保後所拿回的退保金也叫保單現金價值,其具體額度計算為:已繳保費-險企管理費-佣金-風險保費+剩餘保費所生利息。因此,若在合同存續期內正常退保,則投保時間越短,退保的損失就越大。

以某重疾險產品為例,30歲男性消費者投保50萬元保額,分20年繳,年繳保費5870元。其首年現金價值只有585元,隨後便緩慢上升。但現金價值要達到累計保費11.74萬元水平,也就是要在第27年(11.99萬元),累計保費和現金價值才能持平,而現金價值達到最高水平是在第46年(14.88萬元),超過累計保費。

可以看到,即使不考慮險企管理費和代理人佣金,該消費者在前27年退保,都會發生虧損。並且越早退保,虧損幅度越大。年金險、重疾或壽險等產品屬於長期保障型產品,只要退保都會有損失,尤其是前幾年退保,幾乎拿不到幾個錢。所以,不顧你損失讓你退保的人,他們的目的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退保除了貨幣損失外,還存在風險空檔期。從退保後到投保新產品之間的空檔期,若發生風險,並沒有保險產品可進行經濟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