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操屢被禁是因為動作難度吊打世界?別再冤枉國際體聯了


說到“中國體操被禁動作”,很多體育迷往往會聯想到類似武俠小說中威力巨大的“江湖禁招”,而隨著近些年來一些媒體並不嚴謹的包裝。導致網絡上形成了一種“中國體操難度吊打世界,但因此被西方專門針對”的刻板印象。

體操運動員都是童子功,大部分人走上國際賽場也只有十幾歲。在普通人看來,十幾歲的小姑娘各種翻滾、迴環,確實太過危險。很多網友認為,像馬豔紅的那套高低槓,用腹部掛槓旋轉,肯定很傷身體,“被禁”合理。

誠然,體操作為一個主觀的打分項目,裁判的參與多少會影響最終的結果,而中國體操也的確吃過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足的虧,但具體到所謂“被禁動作”,實際上卻並沒有網上傳言的那麼神乎其神和冤枉委屈,如果細究,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說是有理可尋的。


國際體聯並不鼓勵在技術不成熟的時候,超越運動員目前的身體極限能力去創新動作。例如,烏克蘭運動員拉迪維諾夫曾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嘗試過跳馬前團三週這一明顯遠遠超過目前運動員承受極限的動作,所以在2017年更新規則時,禁止了跳馬上的三週空翻,其道理是與禁止木上後直720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出於器械調整、規則調整、保護運動員等目的,國際體聯確實曾經出臺過一些規則來禁止某些動作,其中包括中國運動員發明的動作,也包括許多國外運動員創造的動作。因此,我們需要儘可能地以理性、客觀、公正地角度看待這件事情,才能從更深層面地瞭解體操這項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