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strong>你有多久沒看過書了?

今天妞忽然被問到這個問題,心裡猛地一震。

上次翻開書本看書,好像是去年的事了,而2018年已經近半。

<strong>那你們呢,多久沒有看書了?

有多少人和妞一樣,買來書放在家裡,然後拖延症就犯了,一直沒有契機翻開(藉口!)

但是今天有一個最好的藉口,讓你打開書本閱讀!

4月23日,<strong>“世界讀書日”。

這個節日的來源非常浪漫,在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有一個風俗奇特的“情人節”——<strong>聖喬治節。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聖喬治節郵票

在這天情人互換禮物,男孩子送女孩子玫瑰花,<strong>而女孩子送男孩子書籍作為回報,被稱為<strong>“玫瑰花與圖書日”。

1995年,西班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設立“世界圖書日”。

並將日期設定和“聖喬治節”同一天,也就是今天。

在這麼浪漫的節日裡,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看看書呢?

據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strong>成年<strong>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比去年有所提升,國民閱讀習慣改善。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國民閱讀量的提升,也有一部分歸功於現在<strong>媒體平臺對閱讀的推廣,代言人從央視主持;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到你們的“老公”“兒子”;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全年齡全階層覆蓋,倡導國民閱讀。

妞私心覺得,還有個原因就是,現在如果不讀書,<strong>可能連廣告都看不懂了。

比如這兩年營銷玩的最6的杜X斯,廣告詞都充滿著<strong>語文考試“閱讀理解”的味道。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其中最令人津(非)津(常)樂(刺)道(激)的,

當屬<strong>“我要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櫻桃樹上做的事情”,及其衍生的那組廣告詞。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其實這句詩並不是杜X斯憑空捏造的,它來自於詩人<strong>巴勃羅·<strong>聶魯達的愛情詩集<strong>《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所以廣告都沒看懂的,你們都應該去看看書了!

看懂的,也應該去多看看書!

年紀輕輕的都瞎想什麼呢!

聶魯達可是個“正經詩人”,

最有名的詩句是<strong>“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他曾獲<strong>諾貝爾文學獎,在拉美文學史上是繼現代主義之後崛起的偉大詩人,智利當代著名詩人。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巴勃羅·聶魯達

好吧,妞知道你們對知識的渴求,已經來不及去啃“大部頭”了。

那妞就“大發慈悲”,用電影帶你們走近詩人聶魯達。

今日推薦電影:

聶魯達流放意大利期間,順手把一個郵差培養成詩人的故事

<strong>《郵差》

<strong>本期影片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strong>郵差

<strong>沒有詩句的人生,是麻木而蒼白的。

<strong>馬里奧是一個年輕的漁民,從小生活在意大利南部的一座小島上,沒讀過什麼書。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偶然得到一份郵差的職位,讓他結識了作為郵差的唯一一位用戶——流放至此的智利詩人<strong>巴勃羅·聶魯達。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在頻繁的接觸中,馬里奧越發崇拜這個詩人。

並且在詩人的啟發下,<strong>他也痴迷的熱愛上了詩歌。

甚至寧可放棄豐厚的小費,也要向聶魯達討教詩歌。

一天他遇見自己心愛的女子,酒吧的美麗女郎<strong>阿特麗契,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他想寫詩求得芳心,無奈文筆有限,於是求助身邊現成的詩人聶魯達。

他請求聶魯達:你能幫我寫首詩給阿特麗契嗎?

聶魯達走出屋子望向大海,果斷拒絕:我甚至不認識她,所以不能寫。

馬里奧坐在聶魯達屋子門口,也望向湛藍的海水,木訥訥的說:詩歌不屬於寫作的人,而屬於那些最需要的人。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後來,馬里奧用聶魯達的愛情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姑娘的芳心。

但是<strong>兩人的婚事遭到姑娘家長的反對,

聶魯達用詩歌的“隱喻”大戰姑娘家長的“諺語”,幾番唇槍舌戰,有情人終成眷屬。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聶魯達還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但是“徒弟”馬里奧還為完全學成,“師父<strong>”聶魯達的流放令已經取消,

並受命要去法國擔任駐法大使,一定要離開小島了。

馬里奧唯一能為“師父”做的,只有把小島的各種聲音錄下來,

然後郵出作為郵差後,第一份屬於自己的郵件——錄音機,<strong>給遠在異鄉的聶魯達。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如果故事到此,只是一個聶魯達促成的美好愛情故事,<strong>但是這還遠遠沒有結束。

馬里奧也許只是聶魯達人生的一個小小過客,但聶魯達對馬里奧的人生影響巨大,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

聶魯達不僅教給了馬里奧詩歌的寫作,還潛移默化的將自己的革命信仰傳遞給馬里奧,<strong>教他反抗。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小島缺少淡水,這是個關係到民生的大問題,但麻木的小島居民卻從來沒覺得有什麼不公正。

馬里奧說,沒水就等淡水船每個月來送一次水就好了。

而聶魯達告訴他這種情況是絕對不正常的,<strong>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應該有反抗。

被影響的馬里奧,開始會為被欺壓的小商販說公道話,雖然同樣麻木的小商販們並沒有領情,<strong>還嫌他多管閒事。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馬里奧的革命情懷卻一天一天堅定,參加小島的選舉,<strong>被邀請在工人集會上宣讀自己的詩作。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宣讀當天,在擁擠的人群中,還沒來得及上臺的馬里奧,就遭遇政府的打壓。

<strong>白色的詩作稿紙在黑壓壓的人群中飄零,如馬里奧一樣。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多年後,聶魯達再次回到這個小島,只看到阿特麗契和她與馬里奧的兒子。

<strong>他才知道馬里奧死在了那場欺騙式的選舉上。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他站在海邊回憶過往,平靜的如同輕輕流淌的海水聲,<strong>內心早已翻騰猶如海浪。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在真實的歷史上,從電影虛擬的郵差死亡,到現實中聶魯達的死亡,這20年裡,<strong>無論智利還是意大利的共產主義運動都失敗了。

一個個體生命的終結,也是一個大時代的悲傷落幕。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郵差》,

原著小說的作者安<strong>東尼奧·斯卡爾梅達,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後仍活躍在文壇上的一位重要作家。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東尼奧·斯卡爾梅達

詩人聶魯達對他來說亦師亦友,是親自帶領他走進文壇的重要導師,和郵差與詩人的狀態十分相似。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郵差》劇照

小說《郵差》曾用名<strong>《火熱的耐心》,最早寫於<strong>安東尼奧流亡德國中途,相同的命運讓他更能體會聶魯達的遭遇和心態。

但是直到1983年,<strong>聶魯達逝世十週年,安東尼奧為紀念他,才將這篇小說發表。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小說《郵差》中文譯本

這也讓小說《郵差》人物更有代入感,更有人情味。

小說一經發表便廣受好評,<strong>迅速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以至於後來,電影《郵差》馬里奧的扮演者馬西莫·特羅西,一讀到小說,便毫不猶豫的買下版權。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馬西莫·特羅西

並邀請導演好友<strong>邁克爾·萊德福

,將小說改編成電影。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邁克爾·萊德福

馬西莫·特羅西雖然塑造過許多人們喜愛的喜劇角色,但是他最希望自己能主演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能打動自己的電影。

於是他為了這部自己夢寐以求的作品,不顧自己的心臟病,<strong>將早安排好的心臟移植手術推遲,堅持主演《郵差》。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郵差》劇照

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分鏡頭的拍攝,<strong>在最後一個鏡頭殺青不到12個小時,心臟病發作,與世長辭。

也許這就是聶魯達的魅力,是詩歌的魅力,讓人們為它做的一切甘之如飴。

電影《郵差》中有一首反覆出現的詩,來自<strong>聶魯達寫給妻子的<strong>《愛情十四行詩一百首》

的第27首:

“裸體的你淡出如你的一隻手,

光滑,樸拙,小巧,圓潤,透明,

月亮的線條,蘋果的小徑,

裸體的你纖細有裸體的麥粒。

裸體的你蔚藍如古巴的夜色,

藤蔓和星群在你髮間。

裸體的你,遼闊澄黃,

像夏日流連於金色的教堂。

裸體的你微小如你的一片指甲,

微妙的弧度,玫瑰的色澤,直至百日

出生,你方隱身地底,

彷彿沉入衣著和雜物的漫長隧道:

你清明的光淡去,穿上衣服,落盡繁葉,

再次成為一隻赤裸的手。”

再不看書,廣告都看不懂了

馬里奧把這首詩作為情詩送給心愛的姑娘,卻被姑娘的家長抓住“裸體的”字眼,<strong>當做流氓不同意他們的婚事。

在那個時代,在那個“無知”的小島上,愛情都是一種“猥褻”,幸好還有詩歌永遠被流傳,還有詩意不被消滅。

<strong>在沒有詩歌的時代,

<strong>我們喪失了理想,

<strong>在沒有理想的時代,

<strong>我們緬懷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