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找藉口如何解決?

總聽人說:現在的孩子真聰明,小嘴那個溜,說不過啊說不過!

也有人說:“孩子是挺能說會說,但他有問題不找自身原因,總是找藉口。比如彈琴彈錯了,他會說,老師就是這樣教的。總之,很少自己反省自己的問題。感覺很頭疼。”

孩子總愛找藉口如何解決?

那麼,孩子為什麼愛找藉口?

第一,本能使然,對“指責”的本能反應。

找藉口是逃避指責最本能的反應。當孩子犯錯時,他內心也是有感受的,也會感覺到不好意思、尷尬或者愧疚。這時,當指責和批評來臨時,將會讓他把焦點從反省身上轉移到如何逃避和對抗這些批評上。

第二,習慣使然,被“寵愛”的都有恃無恐。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還小,走路不穩,不是摔了,就是撞了。父母們不是鼓勵孩子堅強,而是對著那個地方邊做打的動作邊說:“讓你們撞我家寶寶,打你。”“媽媽踩它,它讓寶寶摔跤了。”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會依葫蘆畫瓢,學父母的動作。慢慢地,他就會覺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地或門、牆的事兒,是它們沒有“看”好,讓“我”摔跤了,撞門了。

從小就給他們“找藉口”“推卸責任”的教育,孩子心裡自然會種下“找藉口”的種子,把責任、把錯“推卸掉”。

孩子總愛找藉口如何解決?

想解決這個問題,不如這麼做↓

第一,轉換個意識

(trouble is a friend)

我們愛批評指責,是認為“錯誤是個壞傢伙”!當孩子犯錯時,不妨這麼對自己說:“啊,太好了,這又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把焦點從錯誤轉移到彌補錯誤的方式上!

第二,改變個習慣

(who、why→how)

看到水杯打翻了,我們總習慣問:“是誰把水杯打翻了?”雖說無意,但總讓人感覺到指責。

你可以用描述一個事實,並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來代替。如“我看到水杯倒了,誰願意幫我把它清理一下啊?”沒準孩子會主動說出“我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巧玩些遊戲

(role games in education)

可以讓孩子在故事或遊戲中擔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明白角色的責任。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上,逐步有意識地安排他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並鼓勵他像“小哨兵”“交通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讓孩子通過擔任的角色,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對繁雜不感興趣的事同樣也要做好。

第四,做個好榜樣

(set an example)

給孩子做個好示範,是老生常談又相當重要的一點。當我們犯錯被別人指出時,主動承認錯誤,反省自己,不帶一點兒解釋與藉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這種作用,比起上面任何一個,都要深刻、重要。

孩子知道“頂嘴”“找藉口”,是他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塌下心來,好好引導,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得成長!

孩子總愛找藉口如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