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北京公司楼下就是一家电影院,但在北京的日程总是太忙,所以一直也没机会走进去看场电影。直到有一天路过时看到一张海报: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strong>“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很朴实的画面莫名戳中内心,查了一下各平台高达9分左右的评价,让我努力腾出了俩小时,在北京寒冷的冬夜,邂逅了这场《四个春天》。

---本文有轻微剧透---


1

故事因为真实,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讲完:陆庆屹用镜头记录了身为北漂的自己,回到家乡贵州独山度过的四个春节,2013年到2016年。

和很多家庭一样,四年间经历了很多变故,一些事改变了,一些人离去了。

陆庆屹的这部家庭录像,却让包括我在内的看客湿润了眼眶,我想,大概是因为关于家的记忆和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多少经历了一些吧。

比如让北漂的儿子多带点自家手制的腊肠,为了防止腊肠发霉,隔天就要生火熏一熏,直到儿子踏上归程。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比如母亲一颗一颗数着佛珠彻夜祈祷,还是没能把姐姐从死神手中抢过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再比如送外孙回东北时,外婆先是故作轻松地转身回屋,但旋即又走出来,看着外孙渐行渐远的背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港湾的定海神针。

我们在外漂泊也好拼搏也罢,累了倦了的时候,想到父母的面庞,一股暖流就会涌上心头。

无论何时回到家,推开门的那一刻,熟稔的烟火气,熟悉的场景,妈妈依然啰嗦,爸爸一脸假装的严肃,都让我们感到格外踏实。

有家的人,心里就有了底。

<strong>就像燕子每年春天都会回到老地方筑巢,每年春节,在外的游子跨越山海也要回家过年,都是一种发自心底喜悦的仪式感。

2

电影中,陆庆屹的父母在孩子归家时欢喜孩子说走时沉默,和大部分父母面对孩子时的反应是一样的,几度让我鼻子发酸。

但说实话,看电影时我更多的是会心一笑,感染我的是他父母在孩子都离家后,也能把平凡生活过成诗意篇章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孩子是重要的,但孩子不是全部,回家时,好饭好菜备齐;离家后,父母并不是陷入对孩子无限的留恋,在思念中熬到下一个春节。

相反,他们的生活,乐子可多了去了!

父亲喜欢摆弄乐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家里有蜜蜂就从淘宝买来蜂箱,超级行动派!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为什么父母在镜头里这么自然?那是因为在儿子拍他们之前,父亲早就开始给家人拍视频了,而且配音、配乐、后期剪辑一人全包!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母亲脾气耿直,年轻时是个辣妹子。遇到了对的人,“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就成了常态。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记不住歌词、跳得不够专业,那又如何?永远有父亲这位观众给自己鼓掌。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他们一起上山采野菜,互相为对方理发,大大方方地表达爱意。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strong>父母住在大山中,他们或许不懂得“父母恩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不了解“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他们只是认真对待彼此,过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天。


3

陆庆屹的父母不知道,为自己而活的态度,在如今的亲子关系中是多么稀缺。

更多的父母叮嘱孩子“父母在不远游”,把自己横亘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羁绊,似乎只有这样纠结,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显得更加深沉。却不了解,孩子希望的是父母对自己少一点“关注”和“关心”,父母的生活红红火火,孩子才敢去拥有自己的生活。

很多广告中,孩子不在身边的父母往往是这种凄凄哀哀的状态。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我们身边,把自己形容为“悲惨空巢老人”的父母也不少。

我一位朋友,某知名媒体的知名记者,常年要离家采访。他一离家,妈妈就要泪眼婆娑地过上几天,对老伴儿的劝说不理不睬,眼巴巴盼着儿子回来。

单身时还好,工作结束,不敢应酬、不敢休息,赶紧坐火车回家陪妈妈,他说,一想到妈妈在等他就心神不宁,有时工作中也会走神儿。

结婚有了孩子后,朋友要顾及小家,休息时也要带着妻儿出去旅旅游什么的,母亲就受不了了,直接找上门,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如何彻夜不眠地想儿子,如何担心儿子吃不好穿不暖……没办法,朋友只能大家小家两边奔波,对两边都心存内疚。

<strong>亲情变成绑架,母爱成了威胁的筹码,看似孩子一趟趟回到父母身边,亲子关系中无论哪一方,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另一方,无异于悬崖上走钢索,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父母和孩子却都不快乐。

4

陆庆屹的父母,就是我理想中父母最好的模样,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是我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打造的亲子关系。

<strong>孩子来,我欢迎;孩子走,我不留。

<strong>你有你的工作和小家,我也忙着春来看花、冬来看雪。

恰好看到微信发布的《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其中一组数据揭示了各年龄段最爱用的表情包,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老人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父母的快乐和孩子有关,比如报告中老人仍习惯与子女视频通话,但更多的和自己会找乐子的生活态度有关,和夫妻之间的默契与陪伴有关。

父母过得好,家的根基才稳固,孩子才能从中汲取有温度也有力量的正能量。

翻看陆庆屹的豆瓣日记(没错,他很早就混迹豆瓣,是豆友口中的“饭叔”),写到家人时文字中都是满溢的爱,还时不时借老爸老妈的照片撒一把狗粮。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有句话被大家津津乐道:<strong>父母与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一些父母,走着走着就忍不住回头,甚至去追赶拉扯孩子,用亲情和眼泪留住孩子,却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四个春天》也让我更加懂得,自己过得精彩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祝福。

<strong>愿我们老时,也能如电影中的父母一样,幸福得仿佛拥有整个星辰宇宙。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家长

END

写在最后

其实成长后的我们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强韧,而我们,也比自己以为的更有潜力。把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化作精彩的人生,不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祝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