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呢?

這個時代充滿了誘惑,有的人嚮往聚光燈下的風光,以為靠顏值就能博取眼球,獲得光鮮奪目的人生。但人生的完滿並不在於急功近利地攫取鮮花和財富,而在於厚積薄發。我們要為人生規劃,要勇於追求適合自己長遠發展的美好生命形態,而不是豔羨別人看似光鮮的人生。

夢想,讓人聽起來振奮而充滿力量,但人絕不能為了虛無而不切實際的夢想枉度此生。人與人之間的資質、稟賦本來就千差萬別,有的人擅長音樂,有的人擅長體育,有的人邏輯思維出眾,有的人形象思維超群……由於迥異的天資條件,我們在為夢想定義、為人生規劃時應該思考:我的夢想是否符合我的天資條件?我即將選擇的這條夢想之路能否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夢想就是在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基礎上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既要有安身立命的事業,又要有處世做人的原則。這樣的夢想,並非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而是在人生過程中不斷選擇和創造的結果。正因如此,我們做父母的要為孩子擁有這樣的夢想、成為這樣的人負責。

我們要告訴孩子,作為家長,我們會無條件支持你的夢想,只要是適合你的,哪怕一次次失敗,我們也會陪伴你、守護你,為你的成長助力。我們還要告訴孩子,我們會選擇你有意願去參與並且對你成長有益的活動,但是也會毫不猶豫地排除任何短視的、追名逐利的人生選擇,請你理解。父母的見解可能並不透徹高深,但是父母的人生經驗遠比孩子豐富。

讓孩子理性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孩子只有正確認識到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夢想方向作出正確的抉擇,以增加成功的幾率。父母一是要儘量站在“第三者”角度,避免施加干擾,不“捧殺”,也不“棒殺”,給孩子一個客觀理性的認知,讓孩子對自己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二是要注意發現孩子的固有稟賦與興趣。杜威認為生長就是天賦本能的繼續發展。孩子在天賦領域、興趣基礎上的奮鬥才具有意義和價值。今天的孩子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父母要以一種巨大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當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機遇與個體機遇的關係。

1、父母要找準孩子的智能類型

人的智能可以分為很多種,但它們並不是均衡發展的,而是各有側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方面。父母要懂得觀察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呢?

有的孩子在體育方面很有天賦,但學習成績卻很一般,那父母就應該嘗試著從體育方面來培養這個孩子,而不能總拿文化課成績作衡量標準。而又的孩子天資非常聰穎,不但學習成績很好,而且學其他的東西,也總能位於前列。但是,又會出現一些父母,總是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始終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績,極為吝嗇對孩子的鼓勵讚揚,如此一來,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於使孩子厭煩學習。

所以,父母要多學習一些關於多元智能方面的教育知識,懂得各個智能類型的特點,從而幫助孩子進行科學的智能分析,安排他們的學習和培訓,不要只憑自己的主觀意願來要求和教育孩子。

2、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分施壓

父母對孩子 的教育雖說是傾其所能,但成長的關鍵還在於孩子自身,對此父母要有清晰的認識。孩子的能力終歸是有限的,作為達人自己在工作中盡了努力,但當事情超出能力範圍時,無法事事如意。那對孩子更應該如此,不能太苛刻。


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呢?

當對孩子的能力有了一個較準確的判斷時,父母要做的就是盡力去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寬鬆的學習環境,並對孩子的進步及時進行鼓勵,而不是去施壓。在這種階段,父母不要顯露出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現在的孩子從小壓力就挺大,對父母的看法也非常看重,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目中產生的影響遠非父母可以估量,所以有時候父母多做好軟環境就可以了,學習的事還是交給孩子們自己去努力吧!

3、心態放鬆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作為父母,要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成長環境。要做心態放鬆的父母,為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期望值。孩子畢竟是孩子,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貫穿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時,要放鬆自己的心態。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忍耐和寬容對待自己的孩子犯的錯,要慢慢來糾正孩子那些不好的行為。

不要過多地焦慮——誰沒有一個什麼都幹不太好,讓父母生氣的童年呢?在我們自己做父母時,也應該學會容忍,不能老是繃著一根緊緊的弦,條條框框,必須達標,不能過界,要用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孩子。

4、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精神幸福

曾有一位教育專家戲稱:現在的“傻孩子”、“笨父母”是越來越多了。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幸福感不與物質掛鉤,是一種因為滿足而發紫內心的愉悅情感和感受。父母要給孩子幸福感,更要培養他們感受幸福的能力。


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呢?

現在,一部分孩子成了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貧民、幸福指數上的乞丐。不少父母用社會上功利和物質的標準來培養和要求孩子,沒有問孩子的夢想,沒有問孩子喜不喜歡,將成人社會的競爭壓力都轉嫁到了孩子的身上,使孩子過早失去了本應擁有的幸福時光。

父母要記住,孩子還小時,家長是孩子幸福感的保管人,我們應該給孩子的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快樂童年。別動了孩子最珍貴的財富,別讓自己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害了孩子。

5、父母切忌為攀比而培訓孩子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也是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在很多培訓上都很捨得花錢。投資教育是好事,但也會出現一些父母,不是因為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有了興趣和特長去投資,而是因為看見孩子的同齡人在哪方面培訓了,出於攀比心理,便盲目讓自己的孩子也參加該培訓。


父母應該如何改變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呢?

這樣的投入,很可能剛開始孩子和大人都挺有興趣。但因為終究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再加上父母的過高期望,會使孩子很反感,很累,心理壓力很大。父母也很生氣,頭痛,最後往往事倍功半。所以說,我們的父母在對待這個問題時,一定要理智,科學,切忌為攀比而培訓孩子,這樣對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種資源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