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事務部 將統一規劃軍人墓地建設

正研究國外軍人墓地建設經驗,加強頂層設計;中韓清明節前交接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

在昨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王志明介紹,該部將本著“國家統一規劃、屬地建設管理”的原則,高標準、高起點做好軍人公墓的規劃建設和標準設計。目前正在廣泛聽取軍地專家意見,研究國外的一些經驗做法,加強頂層設計。

王志明表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賦予退役軍人事務部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擬定退役軍人公墓建設規劃、管理維護等政策並指導實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維護好軍人公墓,是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今年4月3日,韓國將向中方第六次移交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

過去5年,中韓雙方已交接58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據悉,今後在韓發掘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韓國將繼續移交給中國。新京報記者 倪偉

政策法規

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文件將出臺

2018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掛牌。記者瞭解到,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工作體系構建進展順利,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都成立了省級退役軍人事務廳(局),市、縣以下機構組建按計劃推進,部分省份成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服務機構,貫通上下的工作體系逐步建立。

同時,政策法規制定快速推進。該部會同相關部門就退役軍人黨員組織關係轉接管理、退役士兵安置、服役表現與安置相結合、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提高撫卹補助標準、懸掛光榮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等工作出臺了相關文件。

今年,該部即將出臺軍休幹部和退休士官安置管理、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等文件,《退役軍人保障法》《關於加強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已經形成初稿,正在抓緊完善。

安置優撫

去年安置40多萬名退役士兵

2018年是軍改期間退役軍人安置任務最重的一年。移交安置司司長包豐宇介紹,去年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落實了8萬多名軍轉幹部、40多萬名退役士兵、2400名復員幹部、9000多名軍休幹部和退休士官接收安置任務。

該部首次將123家中央企業全覆蓋納入到年度退役士兵計劃安置單位,提供1.5萬多個崗位。並在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方面,推動制定了稅收優惠和公益崗位保障政策。

針對軍改期間安置任務繁重的實際,該部出臺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和傾斜政策。對師級職務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幹部,轉業年齡由50週歲放寬到53週歲;選擇自主擇業安置的,職級要求由營級以上、師級以下,放寬到師級以下所有幹部,軍齡由20年放寬到18年。

在艱苦邊遠地區和特殊崗位服役滿10年的軍轉幹部,不符合到大城市安置條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配偶戶口所在地的地級城市安置。

優待舉措

正在研發統一的優待證

退役軍人事務部擁軍優撫司負責人曹俊介紹,該部正在研究設計系統、規範的優待體系,擬定優待目錄清單,清單是分級管理、動態調整的。

“我們也在研發統一的優待證。”曹俊表示,未來將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堅持優待與貢獻匹配,優待體現激勵、優待融入管理的導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提高廣大優待對象的榮譽感、光榮感、獲得感。

長期以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信息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信息標準不統一、內容不詳實、共享困難,難以滿足新時代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保障工作。去年7月,國辦下發通知,開展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目標是儘可能不漏一人。

曹俊透露,絕大部分採集已經完成。前不久,該部下發通知,利用春節返鄉時機,讓沒有采集的對象回到家鄉採集點進行採集。數據採集之後還要進行核查,經過與其他部門的數據交叉比對、人工審查等,確保數據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