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終端迎來下一個快速發展期

全球智能终端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strong>■ 各種“酷炫”的技術,包括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圖像處理、人工智能芯片和新材料等,正推動智能終端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微型化。

<strong>■ 在智能終端市場中,企業之間競爭的重心並不是單一的終端技術競爭或終端產品競爭,也不是單純的供應鏈競爭,而是平臺化、體系化的商業生態競爭。

<strong>■ 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融入終端設備,手勢與姿態感知、全息技術等的進步將為終端實現“無屏”顯示與交互帶來可能。

當前,全球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快速普及,人工智能、傳感器、新材料、移動通信等技術迅速升級與迭代,推動智能終端加速邁入下一個快速發展期,其產品形態日趨多樣,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在芯片、整機以及商業模式等方面正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strong>新技術為智能終端賦能

“智能終端”這一概念在消費級市場大規模普及,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蘋果公司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機和2008年首部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HTC G1。此後,簡單的語音與文本通信不再是手機惟一的核心功能,各種形式的信息內容及相關服務應運而生,各種類型由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APP開始賦予手機越來越多的功能。StatCounter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10月起,移動終端產生的互聯網流量佔比為51.26%,首次超過傳統桌面設備,其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分別佔到46.53%和4.73%。這兩大類智能終端的迅速崛起開啟了互聯網發展的新篇章,推動人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如今,各種“酷炫”的技術,包括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圖像處理、人工智能芯片和新材料等,正推動智能終端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微型化。便捷的語音輸入將人手從鍵盤輸入中解放出來,語音交互成為繼圖形用戶界面之後的一種新的交互方式,模擬人類對話的交互功能使得人與終端信息溝通效率更高,溝通方式更自然、更親切。圖像處理使得手機拍照功能更具個人定製特色,人臉識別技術在身份驗證、密碼保護、移動支付等方面的應用確保終端消費與服務安全性能進一步提升,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為人機交互帶來前所未有的真實感、沉浸感和體驗感。7nm製程半導體制造工藝為終端內芯片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功耗的進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AMOLED柔性顯示與全面屏設計正逐漸替代LCD顯示,Witsview預計到2020年僅智能手機的AMOLED滲透率就可達到49.4%,同時可摺疊柔性顯示正引領終端顯示新時尚。在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幫助下,邊緣計算理念得以加速實現,海量分佈式終端設備的計算資源成為雲計算資源的有效補充,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50%的終端數據需要在邊緣側存儲、分析和處理。

<strong>新型智能終端成為新亮點

多樣化的終端產品加速湧現,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主的智能終端載體構成結構被顛覆。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底全球智能手機銷售下滑趨勢初見端倪,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跌9%。與此同時,其他新型智能終端,包括智能手錶、智能眼鏡、智能音箱、智能機器人、智能藥丸等成為終端消費產品的新亮點,全面浸入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智能手錶憑藉其便攜、可穿戴、低成本、低功耗等的先天優勢,在運動健身、通勤、開會等細分場景下,可部分替代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IDC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錶的出貨量約4620萬塊,較2017年增長38.9%,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9430萬塊,2017~2022年出貨量的複合年增長率可高達19.5%。智能藥丸正在改變傳統的醫療檢測、給藥與健康管理模式,Grand View Research測算顯示,2016年全球智能藥丸市場規模約7.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翻兩番,約30億美元。智能眼鏡在工業、商業甚至軍事等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與拓展,波音公司使用谷歌眼鏡來協助工人進行電線網絡的組裝,通用電氣則不僅把微軟公司的HoloLens眼鏡用於設備故障檢測與維護,還用於工業汽輪機的研發過程。美國軍方則積極推進為士兵開發執行作戰任務時可使用的AR設備。

新型智能終端迅速普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華為公司預測,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總量將達400億元,其中智能手機佔到80億臺,各類可穿戴設備佔80億臺,平均每人都將擁有5個智能終端,近200億實時在線的智能家居設備,將成為個人和家庭感知的自然延伸。據瞭解,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其主要原因包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智能手機創意更新與功能升級速度整體放緩,使得消費者更換新機型動力不足,組件成本上漲導致整機價格無法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智能手機在部分細分領域功能正在被其他新型智能終端替代。當前,華為、蘋果、三星等依然佔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名的位置,中國的小米、OPPO和VIVO三家公司緊隨其後,業界認為後三家企業正在持續瓜分前面幾家公司的市場份額。

<strong>走向新商業生態競爭

互聯網企業也已紛紛踏入智能終端市場。這些企業之間競爭的重心並不是單一的終端技術競爭或終端產品競爭,也不是單純的供應鏈競爭,而是平臺化、體系化的商業生態競爭。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蘋果、亞馬遜、谷歌、海爾等公司積極構建的智能家居場景下的商業生態。蘋果公司在業界率先提出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並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谷歌公司構建以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為核心、以Google Home智能音箱為中樞的體系,還有亞馬遜開放的Alexa平臺和海爾的U+平臺等。這些企業以自身構建的平臺為核心,將家居單品廠商、消費者以及第三方開發者集聚起來,共同形成智能家居的生態,這其中以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服務機器人等代表的智能終端正成為整個場景的控制樞紐。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總量為2270萬臺。亞馬遜和谷歌依然穩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市場份額分別為31.6%和22.7%,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和蘋果分別以9.5%、8.4%、8.4%和4.8%排在第二位到第六位。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融入終端設備,手勢與姿態感知、全息技術等的進步將為終端實現“無屏”顯示與交互帶來可能,雲計算和終端邊緣計算協同性日漸提升,智能終端功能人性化、綜合化、一體化趨勢日趨明顯。5G網絡商用化和大規模部署將為海量智能終端聯網,並進而實現Gbps級速率、“零”延遲數據傳輸奠定基礎,我們正迎來一個萬物互聯與萬物智能的新時代。

<strong>(本文作者系科技部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

  • <strong>聯繫我們(新聞中心):<strong>010-68325610


全球智能终端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