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去年三月

在紐約下東城逛街的時候

意外地看到一家煎餅果子店


下東城(Lower East Side)

原來只是曼哈頓島右下角的一個邊緣街區

被小意大利、唐人街和東村懷抱

但是最近十年發展很快

出現了很多潮流小店


按理說

在紐約不管看到什麼東西都沒啥好大驚小怪的

紐約人什麼沒見過?

但是煎餅果子店還是讓我感到有點意外

好奇之下就走進去一探究竟


店裡一個老外正在做煎餅果子

上去打探了一下才知道是店老闆

名叫 <strong>Brian Goldberg

他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名叫<strong>金伯亮

店名<strong>「老金煎餅」就是這麼來的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老金告訴我

他是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碩士畢業的

曾經在香港的投行工作

多年前他偶然在北京街頭吃到煎餅後念念不忘

後來乾脆就辭掉投行的工作

在香港開了第一家煎餅店

再後來他回了紐約

於是把煎餅店也搬到了紐約


相比中國的煎餅

老金煎餅的價格要貴了不少

最便宜的傳統口味要8刀

貴一點的要14刀

在北京可以買20個煎餅了

這個定價即使考慮到紐約的物價水平也是偏貴的

因為一般三明治的價格也不過是8刀左右

很少有超過10塊錢的


當時覺得這件事挺有意思的

結果後來和朋友一聊

才知道這不算新鮮了

這兩年,紐約已經出現了好幾家賣煎餅的店——


比如 <strong>Jianbing Company

同樣是由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

能說流利中文的美國人創辦的


再比如由兩個中國人創辦的<strong> Flying Pig

每天開著流動餐車在紐約街頭賣煎餅

據說一天能夠賣150個

每天早上他們會在朋友圈公佈當天餐車停靠的地點


《紐約時報》就曾經寫過好幾期煎餅

他們還把煎餅比作是中國版的<strong>法式可麗餅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不僅僅是在紐約

在美國其他城市

比如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乃至在歐洲

都出現了<strong>煎餅果子店


也不僅僅是煎餅

在美國生活的人可能都有這樣一個明顯的感覺——


最近這幾年

有越來越多以前美國人聞所未聞的中國小吃和中餐菜系

比如肉夾饃、蘭州拉麵、重慶小面、羊肉串等等

並且口碑和生意似乎都還不錯


其中最著名的一家店叫<strong>西安名吃

<strong>Xi'an Famous Food

是一個陝西移民開的

幾年前剛開業不久

這家店就得到了《紐約時報》美食版的青睞

專門寫了一篇食評——

要知道登上《紐約時報》

是多少餐廳一輩子夢寐以求卻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國內許多媒體和公眾號對這些都有過報道

不過他們的標題和用詞有些誇張

動不動就是<strong>「這款小吃在紐約成了爆款」

<strong>「紐約人為煎餅果子瘋狂」

諸如此類


美國人愛追逐新東西

追捧過許多的網紅食品

比如前幾年爆紅的<strong>Cronut,店外排起長隊

店家規定每人限購兩個,每個5刀

一度被炒到幾十刀甚至幾百刀一個

因為Cronut太紅

《破產姐妹》的編劇還在有一集裡把它寫了進去


我們實事求是地講

煎餅果子和肉夾饃還沒有到

這樣人人追捧口口相傳成為爆款的程度

不過,我覺得新的中國小吃和中餐菜系

成批量出現這件事本身

比某一款小吃成為爆款要更加有意義


從小的方面來說

它們顛覆了美國人對於傳統中餐的認知

可能預示著整個美國的中餐行業從此將會發生改變

一件讓人很<strong>慚愧的事是:

雖然我們中國人對中餐<strong>引以為傲

但是長期以來中餐館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一直是以<strong>低端的形象出現的


傳統上美國的中餐和中國的中餐完全是兩碼事

美國的中餐口味以酸甜為主

做法也非常奇怪

裡面的各種菜基本上在中國是根本見不到也吃不到的


換句話說

那並不是真正的中餐

而是一種全新的菜系

叫<strong>美式中餐

<strong>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

我常常開玩笑地說

美式中餐是中餐的第九大菜系


不光是美國

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中餐變種

有時候中餐甚至還和當地的菜系相互融合

口味就變得更加奇怪了


比如在加勒比海地區

有<strong>加勒比中餐

我在紐約就去過一家這樣的<strong>「古巴中餐館」

主食是既有<strong>米飯

也有加勒比地區的人常吃的<strong>豆子

放在同一個盤裡各佔一半


全美各地一共有4萬家中餐館

是麥當勞餐廳數量的三倍

大城市裡街頭巷尾幾乎隨處可見


如果你開車上路

即使是在最荒無人煙的偏僻角落

也能看到中餐館像燈塔一樣頑強地矗立在路旁

這些中餐館大多是中國移民開的家庭餐館

規模不大,檔次也不高


在Google地圖上

用關鍵詞<strong> Chinese Restaurants 搜了一下

結果密密麻麻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但是,這些小餐館裡賣的無一例外

都是美式中餐

我們在美劇裡經常看到的中餐外賣

也都是美式中餐


最經典的美式中餐菜就是<strong>左宗雞

這個名字其實是誤傳

它真正的名稱是<strong>「General Tso’s Chicken」

意思是<strong>「左將軍的雞肉」

左將軍就是清朝將領<strong>左宗棠


這道菜是用大塊去皮的雞肉裹上面粉

油炸後澆上濃稠的糖醋醬

味道又酸又甜

此外,還有芝麻雞和陳皮雞,味道都差不多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美式中餐裡最常見的配菜是西蘭花

肉類一般是雞肉和牛肉

由此就誕生了另外兩道美式中餐的名菜:

<strong>Beef with Broccoli(西蘭花炒牛肉)

<strong> Chicken with Broccoli(西蘭花炒雞肉)


這裡用<strong>「炒」有點玷汙了這個字

因為所謂的炒

其實無非是把肉弄熟了澆點湯汁

至於西蘭花,則沿襲美國人的習慣,幾乎是生的

美國人居然吃了幾十年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中餐第九大菜系

此外,還有雞肉、牛肉以及蝦肉

和其他幾種蔬菜的組合

但也不外乎青椒、雪豆和蘑菇這幾種

所有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可能每一個到美國的中國人

都經歷過第一次吃美式中餐時心裡暗罵

<strong>「這什麼鬼」

到最後無奈接受的過程


思鄉心切特別想吃一頓中國菜的時候

只能去吃這些口味滑稽的美式中餐

<strong>吃完鄉愁沒解,反而更想家了

——這種經歷可能很多中國人也有


當然

洛杉磯、紐約和舊金山這樣中國人數量多的城市

也有許多口味正宗的中餐館

但它們的顧客基本上全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新移民

一般美國人很少光顧


也就是說

幾億美國人

他們吃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假中餐


所以每次碰到有美國朋友吹噓自己愛吃中餐

我的心裡都會覺得有點哭笑不得——

我該怎麼和你說你吃的不是中餐呢?


我又該怎麼和你們解釋

火鍋燒烤水煮魚辣子雞回鍋肉紅燒肉梅菜扣肉剁椒魚頭

的美妙之處呢?

真真有一種<strong>夏蟲不可語冰之感


那麼

為什麼美式中餐口味如此奇怪?


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早期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

大多來自社會的底層

再加上以前的中國積貧積弱

沒有什麼國際地位


因此

早期移民到美國之後完全沒有文化自信可言

他們開設的中餐館也極力迎合美國人的口味


但是最近這十幾年

情況已經變得非常不一樣了

一方面中國的影響力在上升

另一方面中國移民的社會階層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餐開始有了勇氣

用正宗的中國口味去試探美國人的味覺


美國有個作家叫Calvin Trillin

他曾經寫過一首打油詩

講述的就是紐約源源不絕的中餐新菜系帶給他的文化衝擊


詩的題目叫

<strong>「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strong>(他們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

節選一部分,你們感受下:

他們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如果沒完的話,我們就要發愁了。很久以前,我們只有廣東菜。很久以前,我們很容易知足。但是後來,四川菜來了。於是廣東菜就有點過時了。我們對四川菜讚譽有加,雖然麻婆豆腐會把你的舌頭辣穿。然後來的是上海菜,我們啜起了小籠湯包。再然後,是毛澤東的家鄉湖南,帶著他們的菜來了。我們以為差不多就這樣了,然後又有一個新的省份來了:福建。再之後,沒有吃過維吾爾菜的人,就不怎麼遭人待見了。然後,陝西的西安菜又聲名鵲起,還有其他的省份——太多了,我數不過來。


而煎餅果子、肉夾饃成群結隊地出現

也是這個大潮流的一部分


以前我們常常假設

美國人不喜歡中餐

所以如果要在美國開餐館

就要改良,就要<strong>本地化

就要把菜做得符合他們的口味

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賣出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是壽司

美國人對日本文化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超市和食品店裡隨處可見壽司

毫不誇張地說

壽司已經進入了美國人的日常食譜


可是壽司在美國接受了美國化改造嗎?

並沒有

美國的壽司,乃至全世界的壽司

做法和口味都差不太多

仍然保留著原汁原味


正宗的肉夾饃和煎餅果子受到歡迎

也說明了這一點


比如像我前面提到的西安名吃

老闆剛開店的時候,很多人勸他說

美國人吃不了辣,讓他把口味改一下


但是老闆沒有聽

在他們家的菜單上

有涼皮扯皮臊子面、羊肉泡饃、酸湯水餃

當然還有肉夾饃——

都是完全沒有經過改良

最地道的原汁原味

連辣椒都沒有少放一點


老闆的堅持是

他相信

<strong>「全世界的味蕾對美食的感知是一樣的

<strong>他們嘗過以後會感謝我給他們解鎖了

<strong>最正宗的中國味道」


結果呢

西安名吃大受歡迎

現在已經開出了好幾家分店

我每次去吃

看到金髮碧眼的俊男美女吃著涼皮肉夾饃

都會在心裡感嘆:


什麼是<strong>文化自信?

什麼是<strong>文化軟實力?

就是捧出一碗羊肉泡饃

或者拿出一個煎餅果子

全都不做本地化改造

不刻意迎合

<strong>原汁原味


說實話

無論是食材選擇

還是製作工序

中餐都完全不輸給任何西餐

這一點不必<strong>妄自菲薄


但是長久以來

中餐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地位並不高

沒有得到與中餐<strong>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相匹配的地位

我覺得這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其中的原因

大概就是其他國家的人

一直在吃假中餐

還沒有品嚐過真正的中式美食


但是現在,煎餅果子、羊肉泡饃登陸美國

說明事情已經在開始發生變化

很有可能

這是另一個海外中餐新時代的開始


<strong>見微知著

其實還能看出很多別的趨勢


不僅僅是中餐

在其他很多事情上

也希望我們都有這樣的<strong>文化自信

<strong>(假裝在紐約 ID:mr-jiazhua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