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了山裡的苦,房子也不要了,搬走時很堅決,鑰匙乾脆留在鎖裡


下了一夜的細雪,地上白茫茫一片。秦嶺正溝村山中,此刻正孤寂得很。好在這雪並不大,路邊的兩大叢翠竹,竹枝都挺直著。只是這竹葉,綠得彷彿不知時節。“石分三面、樹分四枝”,前方那棵樹,分得也太工整了。不過,模樣確實好看、耐看!

沒有響動,沒有炊煙,前方又是一棟老房子。正溝村這些房子,除了所處的地裡位置不同之外,其建築材質、式樣、大小,好像都是同一個模子複製出來的一樣。一扇大門,兩個窗戶,四面泥牆,前後兩坡屋頂,以及房前屋後,再添上幾棵瘦樹。

前一個圖集裡,我花了些筆墨,重點介紹的那副手寫對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千萬次推薦,幾十萬人閱讀品評,約千人留言各抒己見。十分罕見!秦嶺南坡腹地,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相對比較落後,山民貼的對聯,其實大多是圖中這一類:中國信合免費發放的。


鐵鍋容易生鏽。這戶人家的大門口,放著一口大鐵鍋,不過已經鏽跡斑斑,顯然主人許久未曾使用過了。因為大鐵鍋放在屋簷下,原本積了小半盆水。秦嶺山中天氣寒冷,那盆水已經凍成了冰。昨夜的雪,正覆蓋在硬硬的冰塊上面,看起來就像裝了一盆鹽。

站在屋簷下看遠處,小河溝對面,比鄰而居的另一戶,已經徹底荒廢掉了。那棟老房子的背後,照例種了一叢翠竹。看著老屋和翠竹,心有感觸:老屋殘破,像一個耄耋之年的老者;竹叢清瘦,如一個瘦高的小年輕。每一棟老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得過去瞧瞧!

“他家搬走了。已經搬走十幾年了。搬到湖北去了。”這是後來,我們從留守村中的兩名老者那裡打聽到的信息。“湖北那邊地勢好,不像我們這邊,山太大了,啥都不方便。”“人搬走回來過沒?”“沒回來過吧?好像沒見過!也許回來也只走走親戚。”


有鐵鍋那一戶人家的門牌是“正溝村 95”,荒廢這一戶人家是“正溝村 96”。一般來講,每家每戶的門牌,都是釘在大門上的,但這塊門牌卻直接用釘子釘在了泥巴牆上。看來,最後一次人口普查、登記造冊的時候,這裡就已經無人居住了。

大門洞開著,屋內空無一物。屋頂上的瓦片、橫樑,已經搖搖欲墜。大門上,一把出自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三錢牌銅鐵掛鎖,已經長滿了鏽跡。不過,鎖眼還插著一把鑰匙。走的時候,連鑰匙都留在這裡,看來主人走得很堅決,鐵了心要與此徹底訣別!

緊鄰著正溝村95和96這兩戶人家,還有一棟刷白了牆體的建築。初看時只覺得有些怪怪的,但卻絕對沒想到它的實際用處。直到留守村民介紹後,我們才知道了它之前的用處:這原本是一間小學校!其實,細心點原本是應該猜得到的,因為左邊牆上有一塊小黑板。


今天的正溝村,屬於柞水縣小嶺鎮羅莊,不過之前它屬於小嶺鄉。1998年出版的《柞水縣誌》記載,小嶺鄉歷史上學校最多的時期,全鄉共有小學11所。這該是其中之一吧?站在小學門口看剛才那兩戶人家,三棟老房子圍合成一個三角,現在它們各有各的命運。

本想爬到高處,為這三棟老房子拍個合影,無奈沒有廣角鏡頭收不全,而且坡陡太陡,也沒辦法爬得更高。本組圖片拍攝於2018年12月31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正溝村。喜歡關於秦嶺的圖文故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