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正好看到一則“新聞”,兩個女孩在家裡發現了一條“好大的蟲子”,很害怕,於是就通過訂外賣的方式,特地留言:希望快遞小哥“敢打蟲子”。而那隻蟲子就是俗稱的“百足蟲”,是一種節肢動物。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從這個小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不識蟲,也不知如何對待蟲。在我們的居住環境還沒有被鋼筋水泥改造的時代,百足蟲、蜈蚣、蠍子、刺蝟、土灰蛇、黃鼠狼等動物會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身旁,更別說道旁的高樹上、田野的水塘裡、山坡的密林中會有更多的野生動物與人類共享著自然。我們要認知到這一點,才不會把只有“森林”才有野生動物的錯誤說法傳遞給孩子。這一套“自然生態科普繪本”不僅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還能更新我們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就從《我身邊的野生動物朋友》說起吧。這本書帶著我們在白天和黑夜的轉化中,認識了浣熊、夜鷹、蝙蝠、臭鼬、知更鳥、紅隼、六月鰓角金龜、喪衣蝶等不熟悉的動物,也有松鼠、老鼠、蟋蟀、麻雀、蟾蜍等熟悉的動物,在書中,它們雖是北美城市中常見的野生動物,但其中的大多數也是世界不同區域的城市中非常常見的野生動物。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哪些動物才算城市野生動物呢?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馬建章的定義,城市野生動物是指那些“生存在城市環境中卻未經過馴養的動物,包括脊椎動物和一些引人注意的無脊椎動物”。其中包括城市化前原地區殘存的動物、外部遷徙進入城市的動物、從馴養的地方或市場逃走的動物、遷徙經過並停留的動物等。城市中,有些野生動物為人類所熟知,並喜歡與人類相伴,如燕子、麻雀、烏鴉、喜鵲等。再多想一想,還有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古老的爬行動物壁虎,愛偷雞的黃鼠狼,昆蟲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可現在,這一切卻離孩子的生活越來越遠。往大里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國正在承受著最多的人口壓力和最強的發展壓力,快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破壞和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空氣汙染、噪音汙染、水源汙染等;往小處說,鋼筋水泥結構的城市把人和動物徹底隔絕了。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現代化城市中的問題,生態保護的政策、觀念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全國各地傳來很多好消息。就北京來說,通過綠地恢復、生態涵養帶和公園建設,北京城內的野生物種多樣性正在恢復,書中提到的紅隼在北京已有發現。海綿城市、森林城市、郊野公園、溼地公園等新式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使得生物多樣性可以呈現在眾多的城市中。公共服務也通過微小公園、歷史遺存和大學校園等調整著植被和水系,改善著城市的生態。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如果說《我身邊的野生動物朋友》用城市的一個角落來解釋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一棵活了200歲的樹》則是通過一個個體展示了大自然千百年來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的自然循環;《杉米的遷徙歷險記》是以一隻威爾遜鶯在時間和空間的遷徙,告訴我們生態環境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的時間魔法》聚焦或長或短的特定時間裡,觀察同一個生態環境下生物們的生活和變化。這些都是孩子應該掌握的知識,更是應該樹立的觀念:人只是構成生態環境的一個因素,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說到自然,我們知道“自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自然是指存在者之整體,即自然物的總和;狹義的自然是指與人類活動和人工創造相對立的世界。人類要生存,免不了要進行更多的活動和創造,甚至對自然的改造,更甚至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但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自然,形成科學的自然觀?這正是閱讀這類童書的要義所在。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自然觀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大體包括自然界的本原、結構、演化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方面的看法,它是人們對整個物質世界認識的基礎。古人認為,人也是自然的產物,“人,物也;物,亦物也”。古人遵循“道法自然”,自然作為宇宙萬物的集合,應該得到人類的尊重,順應自然本身的規律性,讓它自然而然地生長,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巧合的是,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並指出:人類不是擁有地球,而是屬於地球;地球及其生態系統是人類的家園;要提高人類保護地球及其生態環境的意識,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看來,推動兒童閱讀與推動兒童熱愛地球這兩件事都是大人的重要職責,閱讀這套自然生態科普繪本就可以一舉兩得,通過閱讀對孩子進行生態教育,培養兒童的生態保護意識和行為。

《大自然的時間魔法》一書中,最後的校園畫面就是非常好的兒童生態教育的課程,僅僅一年時間,孩子們就通過自己的參與,使得校園變成一個小小的生態環境,這也是最好的室外學習環境:樹木、灌木、藤本植物、花、草、水果和蔬菜融入其中,使兒童與大自然緊密聯繫。我們還可以看到教室內,也勃發著生機和野趣,似乎大自然也被領進了教室,就連窗戶都在發揮教育功能,玻璃後面的兒童觀察著室外的成長,也就關注著其他生物的生命。兒童可以在室外戶外的自由轉換中,有著良好的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到學習環境中的各個區域,運用多種方式探索大自然,使兒童擁有更多感受大自然的機會,理解人與自然的友好關係。

城市裡有野生動物嗎?|親子科普閱讀,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理解生態保護專家珍•古道爾所說:“唯有理解才能關心,唯有關心才能幫助,唯有幫助,我們才能被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