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94年英國海關監察員Tait和Li Su-Ling夫婦在高雄的合影。雖然夫婦倆表情嚴肅,但很明顯體現出英國和臺灣的交往密切。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60年代英國在臺灣府設的位於臺南的領事館。充滿當地特色的建築,還未被英國所改變。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70位於臺灣的打狗港。當時臺灣的港口大多數停著都是來自英國的商船。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87年臺南長老所教女學的第一個畢業班。相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傳統,這些女孩算幸運的。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70-1895年怡記洋行在臺灣所設的辦事處以及中國人自己的倉庫。當時,中國與外國的貿易往來非常密切。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80年代位於臺灣的鳳山東大門。當時的人們多圍聚在橋頭,看著遠方。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70-1895年的臺灣工廠裡的蔗糖壓榨機。在與英國的貿易中,臺灣已經有了先進科技的幫助了。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70-1895年當時種甘蔗的女工。當時英國與臺灣的貿易多為蔗糖,所以臺灣多種起了甘蔗,由於文化素養低,種甘蔗多為女工。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加拿大長老會牧師馬偕與家人的合照。神情肅穆,但充分體現出家庭的美好。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一心想在東方傳教的馬偕牧師,在臺灣東北部與其弟子在崎嶇的山路挑石。體現出馬偕一心為臺灣奉獻的精神。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當時臺灣還處於落後的狀態,當地人們牙痛沒有正確的方法來處理。於是馬偕與其助理用比較先進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拔牙。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馬偕在臺灣淡水設的牛津學堂。牛津學堂蘊含著非常充分的西方特色,馬偕為當地的教育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馬偕在臺灣創設的新店教堂。西方教堂的特色一覽無餘,也體現出馬偕一心想在東方傳教的願望。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1890年8月馬偕等人划船前往奇萊平原(今花蓮)。馬偕始終一如既往的在臺灣傳教。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馬偕教士與同行的漢人牧師一同傳教。充分裝備的他們誓要把主教精神傳遍臺灣各地。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吃飯的南島民族人,可能屬平埔族群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馬偕與阿美族南勢群的村落裡當地住民合照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南勢番」頭目及其族人,晚清之「南勢番」即阿美族的南勢群,分佈在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花蓮及鳳林等地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未歸順的山區原住民」,依據其服飾,應即北部臺灣的泰雅族人。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清咸豐十年﹝一八六O﹞英法聯軍後,簽訂天津條約,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至第三年又增開臺灣打狗港。英國商人陸續在通商口岸設立洋行,輸出米茶及糖,輸入鴉片。於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在打狗港口哨船頭小丘上設立領事館,處理關稅及商務。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織布的平埔族群婦女,可能系噶瑪蘭族人。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漢人用風鼓車篩選稻榖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臺灣東部的漢人聚落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載運甘蔗的牛車

南宋時期,臺灣澎湖即隸屬福建晉江縣管轄,元代在澎湖設巡檢司,隸屬晉江縣。清統一臺灣後,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臺灣府,隸福建省,為福建第九府。

清末時期,由於臺灣的戰略地位日漸重要,清政府決定在臺灣設立行省。

晚清時期的臺灣省,慈禧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圖為1885年九月初五,慈禧太后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