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在宮廷戲中,經常會有皇室貴族們出行的鏡頭,其聲勢浩大可達數百人,這些奢華無比的儀仗都是真實的嗎?雖然有史料的記載,但還是給人一種很抽象的感覺。有讀者不禁要問,那些王爺們出行時,究竟是怎樣的儀式和排場呢?您想要知道答案,小編在下面就給您揭秘: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要揭開這個問題的答案,那就不得不從魯荒王的陵墓說起。據記載,魯荒王即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受封為魯王。但魯王朱檀卻不務正業,痴迷於長生之術,最後服丹藥中毒而死,時年僅十九歲。因此,朱元璋氣不打一處來,覺得此事荒誕至極,故賜諡號為“荒”,所以史稱“魯荒王”。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據史料記載,魯荒王朱檀死後,葬于山東鄒城郊外的九龍山。1969年時候,當地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竟意外地扒出來不少石板,揭開石板,就發現了墓道。村領導得知消息後,就在第一時間打電話,將情況反饋到了市裡的文物局。

兩個小時後,文物局的幾位專家,就開著車趕到了九龍山,他們先是請本地的民兵,對已發現的墓道,做了妥善的保護。隨後,考古專家們穿上工作服,帶著幾把手電,手持探鏟,進入到墓室,展開了勘察,在隨後的幾個月中,不斷有珍貴的隨葬品被發現,如九旒冕,九縫皮弁和金鑲玉帶等等,共計1000多件。出土文物的詳細經過,小編就不說了,專家還根據墓中出土的金印,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魯荒王朱檀。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朱檀墓中,有一樣文物,最讓專家們感到震驚,它們就是397個木製人俑,簡直就是縮小版的秦始皇兵馬俑。這些人俑,大概有20多釐米高,雖然都落滿了灰塵,但是其宏大的規模,依然讓第一眼看到的專家們,全都感到震驚,因為在此之前,誰都沒有見過如此眾多的木製人俑,能搞出如此巨大的出行排場。

幾位考古工作者挽起衣袖,就準備要將這些人俑移到墓外面去,但很快,就被負責現場發掘的一位老專家給阻止了!

因為相較於人俑本身,木俑的排列順序才是最重要的,而397個木俑全方位展現的,就是“甲兵衛士之盛”如果順序被打亂了,那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方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專家們確定這是魯荒王生前出行的一組儀仗俑,誰先誰後,誰左誰右的儀式次序,以及排場安排,才具有真正的研究價值。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魯荒王墓中,出土397個木俑,它們竟破解帝王出行“儀仗”謎團

於是,專家們就先用毛刷,清理了每個人俑上的灰塵,經過清點一共有397個,這些人俑都各不相同,不僅刻畫得栩栩如生,而且還做到了千人千面,既沒有哪兩個人長得是一樣的。另外,這組儀仗俑的分工也多種多樣,兩側是穿著盔甲的士兵和武士,有的拿劍,有的持戟;然後內側的前面是官吏,穿著官服並拱手作揖;在官吏的後面則是樂隊,也是佔比最大的一部分,有的擊鼓,有的吹簫,有的彈琴等等;最後,正中間有一架豪華車馬,而端坐其上的就是魯荒王朱檀。

整個儀仗俑氣勢磅礴,奢華至極,但是有些頭腦的人將其看罷,心裡面都是拔涼拔涼的,要知道當時還是明朝初年,正是百廢待興之際,而魯荒王卻依舊驕奢淫逸,不幹正事,這也為就明朝的滅亡,種下了一顆“危險”的種子。

如今,這套珍貴儀仗俑,就珍藏在山東省博物館,如果讀者們想感受一下當時魯荒王的出行盛況,一定要去一睹真容,這也算是享受到了一場視覺盛宴。雖然這些儀式早已不復存在,但是其中所暴露的問題,卻需要時刻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