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柔基金獎學金獲得者風采(十)|劉曉琳:在探索中不斷成長

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十)|刘晓琳: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個人簡介

劉曉琳,女,漢族,出生於1997年8月,共青團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大二、大三學年獲得中山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本科畢業後,將赴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繼續深造。

個人事蹟

家鄉塑造了我的品德

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十)|刘晓琳: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十)|刘晓琳: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在珠三角的創業環境中長大,誠信、正直、勤奮是我為人處事之根本。我出生於佛山南海,父母均在南海經營中小企業。我的父母勤勉一生,為人正直,堅持以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生意雖然做得不大,但是廣受尊敬。<strong>感謝父母的言傳身教,誠信、正直、勤奮成為我品德的基石。

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學業上,我精益求精、不斷進步。學習的過程並不全然是一帆風順,我時常遇到困惑,在茫茫的知識海洋中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分析思路,幸得身邊有學識淵博的師長給予耐心的指導,讓我感受到學習財務、投資、管理的極大樂趣。<strong>此外,商學院的學習並不只是知識的輸入,更是團隊的協作。

感謝管理學院、德國科隆大學經濟管理和社會科學學院,給予我很多團隊協作完成項目的機會,全面提升了我的分析技能、溝通技能、報告展示技能,在德國的團隊合作經歷更提升了我的跨文化團隊合作能力、英語表達能力,擴大了國際視野,我也從這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中受益匪淺!

我的努力、好奇心以及對知識的熱情得到了國內和德國交換學校教授們的肯定。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大二、大三連續兩年獲得中山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未來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的研究生學習,我也將<strong>植根於中國實踐,研究中國問題,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

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十)|刘晓琳: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在課外實踐中成長

在課外實踐方面,我曾在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擔任科研助理,跟隨研究院團隊前往四川自貿區實地調研,瞭解自貿區制度創新情況,深刻理解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曾在中天國富證券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實習,從市場、財務、法律等多個方面著手,對企業進行投資盡職調查,初步瞭解了股權投資的邏輯;我曾在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擔任項目實習生,為私募基金進行商業盡職調查,在極短時間內全面瞭解了一個行業的市場前景,極大地提升了我的行業分析能力、溝通能力;我曾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為一個大型企業進行年度審計,提升了我財務審計方面的能力。<strong>在不同領域的探索,不僅給予我很多有益的思考、洞察,提升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更讓我能夠廣泛地瞭解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工作特性,探索自己既喜歡又擅長的工作崗位,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服務他人中實現自身價值

在志願服務上,我遠赴異國他鄉,為舒緩歐洲難民問題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在芬蘭的Pudasjarvi難民接待中心,我和志願者團隊給逾50名難民上基礎英語口語課,幫助他們提升在歐洲的生存能力;我們組織相關戶外活動和座談會,豐富難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困難。在難民接待中心的志願者經歷,不僅培養了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更極大地提升了我服務弱勢群體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strong>服務他人,營造社會正能量,既是我興趣所在,也是我回饋母校、社會、國家的重要途徑。從芬蘭回來後,我也意識到“服務社會”其實不只是參與各種有組織的志願活動,更應該是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的躬身實踐。我在德國交換期間,組織了近10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參與跨國文化交流聚會、中日晚餐等活動,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促進了多種文化的友好交流和碰撞;在大三下學期擔任管理學院案例俱樂部副主席期間,我聯繫多位管理學院的校友返校給同學們做講座,在分享校友經驗的同時,增強校友感情,創造更緊密團結的校友關係。

李學柔基金理事會<strong>“踐行公益、回饋社會”的理念我深感認同。非常有幸獲得李學柔基金獎學金,我希望能與其他熱心公益的優秀同仁一起,以更多的公益實踐回饋母校、回饋社會、回饋國家,使李學柔基金理事會的精神發揚光大!

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十)|刘晓琳: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