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strong>鎧甲

“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釋名·釋兵》)”

鎧甲在中國先秦時,主要是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鎧甲伴隨著戰爭而誕生,戰爭的出現,尤其是冷兵器的發展,鋒利的鋼鐵兵器逐漸用於實戰,促使鎧甲發生變革。古代統治者都相當重視鎧甲的研發。直至火器的出現,能有效地抗禦冷兵器的古代鎧甲才開始逐漸衰落。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strong>中外鎧甲對比

中國古代鎧甲,由於材料、保存上的問題,能夠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據<strong>史籍和出土的零碎來推測研究。中國古代基本使用<strong>札甲,年代久一點,連接鎧甲的麻繩或皮條就會腐爛,造成保存不易。而歐洲鎧甲特別注重防護,大多用純鐵製造,還因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傳下來的鎧甲較多。

<strong>中國鎧甲以明代鎧甲為例,明代是中國甲冑發展的成熟定型期,現在民間的年畫中,神仙、武士的鎧甲大多以明代鎧甲為造型。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明武士復原圖


明代鎧甲,首以鳳翅抹額盔為標誌。結構簡潔合度合體。甲片以標誌性的山文魚鱗、柳葉為常見。甲片綴在皮革或紡織物上,扎制工整,並施以裝飾性強的包邊。色彩對比豔麗鮮明。各部位的造型都有具體的程式。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明代鎖子甲


<strong>歐洲鎧甲

哥特式鎧甲,歐洲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遮蓋全身的哥特式鎧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關節部位和肩甲裡面不再使用鋼片,使得四肢的活動空間更大。出於保險的目的,甚至還會使用護腋甲來保護腋部。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哥特式鎧甲


米蘭鎧甲作為歐洲鎧甲的代表作,線條圓潤、造型也很漂亮。米蘭盔甲的左手被人稱為“盾之手”,發揮著防禦的作用。因此,要想製作出更完美的盔甲的話,就需要考慮各個部位的實用性。例如,穿上了盔甲後就不再需要盾牌,所以有必在關鍵的左胸部位增加厚度,起到盾牌的作用等等。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米蘭鎧甲

<strong>中國曆代鎧甲

<strong>商代鎧甲

衣、裳、舄是根據廣漢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銅像和石邊璋線刻人像復原,胄採用江西薪幹縣商墓出土實物,甲參考安陽殷墟遺址遺蹟。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商代鎧甲


<strong>戰國鎧甲

戰國皮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均左片壓右片,縱向均為下排壓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編綴起來的。另外,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戰國武士復原圖


<strong>秦代鎧甲

這種鎧甲為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襬呈尖角形,後背下襬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整件甲衣前長97釐米,後長55釐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方形,每邊寬大處理釐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秦將軍鎧甲

<strong>唐代鎧甲

唐代冑甲,用於實戰的,主要是鐵甲。除鐵甲外,唐代鎧甲中比較常用的,還有絹布甲和皮甲。絹布甲是用絹布一類紡織品製成的鎧甲,它結構比較輕巧,外形美觀,但沒有防禦能力,故不能用於實戰只能作為武將平時服飾或儀仗用的裝束。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可魚鱗甲、羅圈甲、山文甲,這些甲都屬於一種範疇,它們不是全身甲。但是,它們的某些防護能力是不同的,象山文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間凸兩邊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這樣甲表面形成無數的凹凸面,非常利於防箭。宋明兩朝多裝備此甲,甚至影響了民畫藝術,民畫中的武士都披此甲。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唐代武士復原圖

<strong>元代鎧甲

元代鎧甲有柳葉甲、有鐵羅圈甲等。鐵羅圈甲內層用牛皮製成,外層為鐵網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透,製作極為精巧。另外還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種本民族的服飾,即質孫服,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還有一種辮線襖與質孫服完全相同,只是下襬寬大、折有密襉,另在腰部縫以辮線製成的寬闊圍腰,有的還釘有鈕釦,俗稱“辮線襖子” ,或稱“腰線襖子”。這種服裝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軍隊的將校和宮廷的侍衛、武士都可服用。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元代鎧甲

<strong>最好用的軟蝟甲!

軟蝟甲是金庸老先生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提到的一件甲冑,是黃藥師送給妻子馮氏的定情之物,後來黃藥師把它交給黃蓉,這軟蝟甲,刀槍不入並可防禦內家拳掌。而且滿布倒刺鉤,如肉掌擊於其上,必為其所傷。本身沒有毒,但因被江南七怪南希仁的毒血所沾,以致肩上某部分染有西毒歐陽鋒的獨門劇毒。最後黃蓉把軟蝟甲傳給郭芙了。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strong>為什麼說不存在的軟蝟甲是鎧甲中最好用?

你想啊,古代上陣打仗。甲薄了,不夠防護;甲重了,負擔沉重。許褚在渭水之畔冰天雪地裡戰馬超,打到興起,就裸衣出戰了,後來還中了兩箭,說書人說“誰教汝赤膊”,可是不赤膊,真未必打得下去,甲冑是很沉重的呀!

所以我每每看到這些古代盔甲時,便想:

<strong>多麻煩,如果有軟蝟甲多好!輕便、帶刺、刀槍不入。不影響敏捷值的完美防禦鎖血護甲,簡直就是完美的專業打架器具!

看了歷史上這麼多鎧甲,還是覺得金庸寫的“軟蝟甲”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