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張磊,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在投資界,張磊幾乎是無人不曉。

他身上的故事頗有傳奇色彩:<strong>2005年,他在剛剛創業“一無所有”時,便如賭博一般All In騰訊;劉強東只想找他要7500萬美元,張磊在計算後卻一定要投資京東三億美元……

從騰訊、滴滴,到京東、美團;從美的、格力到藍月亮;從江小白到孩子王,張磊已然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投資人之一。

1

創立高瓴資本

高薪體面也擋不住中國崛起的召喚

1990年,張磊以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那時的他,還沒有什麼大理想,大學畢業後,老老實實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去五礦上班了。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接觸了美國客戶,張磊有了去美國繼續學習的想法。

1998年,張磊去美國耶魯大學學習金融。找實習期間,五礦工作經歷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在華爾街面試了很多公司,只有兩次進入第二輪,從未進入過最後一輪。

有一次面試,面試官問他“在某個區域中,要有多少加油站”。張磊當時反問他,為什麼非要是加油站呢?這一反問,並沒能讓面試官滿意。而張磊卻覺得,既然考官測試分析問題的能力,那就應該這麼問問題、就應該這麼想問題,把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在他看來,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很重要,心裡也會比較圓滿。

當別人都找到工作時候,張磊卻發愁了起來。

然而,人生有“生生不息”的絕望,也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在最艱難的時候,因為大衛·史文森教授的賞識,張磊的命運開始出現轉機。

在全球投資界,大衛·史文森是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人,執掌著耶魯捐贈基金。他所著的《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在西方被譽為機構投資的聖經。2002年時,張磊和幾位好友把該書翻譯並介紹到中國。當時中國的機構投資方興未艾, 一些西方的投資理念就連很多業內人士也聞所未聞, 許多關鍵的專業詞彙甚至沒有對應的中文。現在這本書已經位列中國投資機構的必讀書目。張磊在翻譯過程中的認真和嚴謹,給史文森教授留下了很好印象。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張磊與史文森教授,騰訊視頻《遇見大咖》欄目截圖

在史文森教授的幫助下,張磊找到了實習機會。耶魯畢業後,他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開始在華盛頓的一家全球新興市場投資機構做研究員。

體面的工作,不菲的薪水,張磊過上了美國中產的生活:每天下午4點半就下班了,週末沒事帶帶孩子,去高爾夫球場練練球。還經常去華人超市買菜,在美國期間,張磊把中國菜手藝都給練出來了。

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張磊卻選擇了放棄這個工作。明明可以活得很舒服,卻偏偏要學別人創業,弄得自己很辛苦。

這一切只因為:2001年末,中國加入了WTO。

到2002年時,已經明顯感覺到中國的能量和勢頭。大家開始推崇企業家精神,張磊那時很興奮的,覺得這麼好的時代,不能錯過機會。那時整個中國的氛圍,吸引著海外華人回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是這樣的背景,讓張磊在後來的投資中一直堅持<strong>“重倉中國”的理念。

2005年,張磊開始創辦高瓴資本,高瓴二字取自於“高屋建瓴”。他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開始創業的時候,懂行的人、搞金融的人,都沒人看好他。當時大家覺得“你行嗎?”,他們看了張磊的歷史業績,也沒看出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就都沒加入。後來有一個在大型律師事務所做到合夥人的同學對他說,“讓我太太去給你幫幫忙吧。”就這樣,張磊找到了第一個合夥人。

高瓴資本最早找的5個合夥人,都沒有做過投資,就連張磊也經常說自己是半路出家。當時他們找LP(有限合夥人)拿錢的時候,有人曾說“(你們團隊)人都是看著很好的,但有點烏合之眾的感覺。”

但不管別人投不投,史文森教授執掌的耶魯捐贈基金立馬給張磊投了2000萬美元,成為了高瓴資本的第一位投資人。

2

堅守“重倉中國”信念

崛起的機會像《清明上河圖》一樣豐富

從創業開始,張磊一直堅守“重倉中國”的信念。在美國路演時,他講中國的最大機會就是創新。當面對質疑時,他說:你們說的問題我都承認,但是中國現在全民族都被動員起來去做創新了。高瓴資本的理論就寫在路演的大標題裡:“<strong>中國正在崛起,高速火車正在駛離車站,請立即上車。”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但2005年時,大家對中國沒有那麼瞭解,沒什麼人敢把錢放到高瓴去投資中國。基本上一天下來90%的人都說“不”,還有10%的人過一個禮拜以後也說“不”。“這個過程很不容易,因為是一幫沒做過投資的人在賣一個大家沒投過的國家的故事,肯定是很難的。”

張磊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機會。

你能想象走在大街上,同時能看到鋼鐵大亨卡耐基、金融大亨JP摩根、做石油的洛克菲勒,還有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臉書的扎克伯格這些人同時走在一起嗎?在中國,這些人就在同一個時間,登上同一個舞臺。

在張磊看來,這樣的機會在歷史上都罕見,短短的時間內,工業化、城鎮化、互聯網化、科技化、AI人工智能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湧現,而且全方位地展示,這對投資人來說,彷彿展開了一張豐富的清明上河圖。在這片沃土上,只要專注做一件事情,有很強的執行力,一定能耕耘出收穫。

3

首單ALL IN

賭徒都不敢這麼玩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噓寒問暖,不如鉅款。”

張磊投出的第一單,全部資金壓在了一個項目上。這一消息立刻引起投資屆譁然,很多人說他不按常理出牌,不懂得“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而張磊卻堅信自己調研之後做出的選擇,相信自己當時的投資信念。

如今這個項目的市值,從十幾個億漲到了3500億美元。這家公司叫騰訊。

對張磊和他的高瓴資本而言,當時最大的挑戰是身邊沒人用QQ, 2005年的時候大家都用MSN。當時騰訊用戶是“三低”——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只有三低用戶用QQ。

後來跑地方調研,張磊去了義烏的小商品城。原本是去攤位裡面調研其它事情,只是順便看看別人怎麼交流,但他發現每一個攤主遞過來的名片上都有手機號、QQ號。後來,張磊又碰到義務當地的招商辦,發現義烏招商辦名片上也有自己的QQ號。

“這個QQ的用戶深度遠超於我們想象,就是它對中國的覆蓋。”張磊說。那時的騰訊,已經是體量不小的公司了,但卻只有十幾美金。研究來研究去,張磊覺得,投資其他公司,還不如投資騰訊呢。

很多人一開始說這個項目是賭贏的,但張磊並不這麼認為。做過調研之後,張磊說他有一種信念,一直堅持的長期價值投資信念:

<strong>任何一個商業,不要去問賺多少錢,不要看今天的收入和利潤,這都沒有意義。首先看能給這個社會、給針對的消費者和客戶創造了多少價值。我們就是要找為社會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他的收入早晚會跟上,利潤早晚也會跟上的,社會早晚會獎勵那些不斷地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

4

逆風投資京東和藍月亮

不要因為過早的盈利而改變公司的戰略

2010年,張磊在一個會上見到了劉強東,兩人“一見鍾情”,在辦公室聊了很久。當時很多人不看好京東,因為京東是重資產的電商模式,投資人一般都喜歡輕資產。

劉強東向張磊提出了要7500萬美金,而張磊卻堅持給了他3個億。

“這不是為了恭維他或者給他一個驚喜,而是我當時精算了一筆賬。”張磊當時覺得,<strong>企業家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困難。

張磊曾這樣總結過自己的投資哲學:<strong>做基礎研究,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畢竟,在中國不是機會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知道自己碗裡能裝多少東西更重要。

基礎研究是張磊投資哲學中的核心部分。他當時算過,只是在大城市,把京東的電商模式做成,至少需要25億人民幣,裡面有多少錢用來建倉庫,多少錢建物流中心,多少錢建固定資產投資,都一清二楚,7500萬美元都不夠把實踐給實驗出來。

張磊對劉強東說:“要麼你接受我整個錢,要麼我就不投了,說明你根本就沒看清楚自己要做這個事情的挑戰和困難。”按照張磊的分析,這些錢還不夠,這些錢只是能夠讓京東把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前幾個,做出一個模板,拿著這筆錢做了模板以後,才能上市融更多的錢,繼續去做這件事情。

在投下京東之後,京東連續8年虧損。但張磊對此並不在意,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說:“我要賭就賭最值得相信的事情,就算全世界的所有消費者、供應商都在說京東傻,但我還覺得要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strong>不要為了過早的盈利而改變公司的戰略,因為這個生意模式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在投資藍月亮,推動藍月亮與京東聯合的過程中,張磊的投資哲學,再次發揮了效力。

投資藍月亮後,張磊先把它變成了一家虧損的公司。

2010年,大多數跨國公司都在中國銷售粉狀洗滌劑,他們認為消費者不會花更多的錢購買液體洗滌劑。但張磊不這麼認為,他說服藍月亮勇於進入到新的品類,併為其擴張提供資金,來換取該公司的股份。

在張磊看來,藍月亮可以成為一個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品牌,與汰漬這樣的品牌一爭高低。做這樣的投資決策必須擁有精細的行業研究,以及有足夠信心的LP。對於中國市場而言,“長期”並不簡單。

投資了藍月亮後,張磊便撮合藍月亮與京東,讓這兩家線上與線下公司互相學習,藍月亮學習電商和社交媒體,京東學習商品銷售。藍月亮重新設計自己的洗滌劑包裝,讓它們容易裝進京東的快遞箱。因為大體量包裝是用於在超市等購買場景吸引消費者,但在線上銷售則屬劣勢。藍月亮改變了其電商與社交媒體策略,很快打敗跨國公司,成為中國洗衣液的第一名。

虧損只是短期的,藍月亮今天賺到的錢,是原來的10倍。張磊總結這一經驗時說:<strong>就是通過更深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使得我們有能力容忍短期的虧損,從而帶來更大的格局。

5

收購百麗

用互聯網技術為實體產業賦能

2017年,高瓴資本用531億港幣收購了百麗集團。百麗集團是以鞋業為主的傳統企業,深受互聯網電商的衝擊,“昔日鞋王”漸漸沒落。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百麗線下實體店

外界人評價說:<strong>接手百麗,就像是接一把落下的飛刀。

此時高瓴已經投了很多高科技公司,不管是騰訊、京東、愛奇藝,還是滴滴、美團、去哪兒,都做得很成功,投資的蔚藍汽車也準備上市了。很多投資人說,“(高瓴)投資的高科技領域做的好好的,投下一個美團、下一個滴滴、下一個摩拜不好嗎?”也有很多人猜測,這次會不會是高瓴的滑鐵盧啊,會不會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高瓴的投資,不走尋常路,我們從不考慮外界說法和短期收益。”張磊看法不一樣,很多線下的公司,實際上坐在寶藏上面,但沒有用互聯網高科技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浪費了很多機會。

在張磊看來,百麗這樣最為傳統的實體零售企業,積累了非常深厚的力量:

1,這家公司一年可賣出6500多萬雙鞋,3500萬多件服飾,銷售額達到400多億,擁有幾十億現金流。

2,百麗有全世界最頂級的零售網絡,百麗女鞋13000多家門店,運動鞋7000多家門店,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家擁有20000家直營門店的企業。龐大的零售網絡,實現了全面自營、管理、掌控,整體運營效率和庫存管理能力在業界都是響噹噹的領先者。

3,擁有12萬員工,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第一線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人員。

4,上億級的目標消費者,單註冊會員就有幾千萬。百麗旗下很多耳熟能詳的女鞋品牌,消費者認知度超過60%,甚至超過了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認知度。

有了這些資源,張磊要做的就是用互聯網技術給百麗賦能。在他看來,<strong>線上永遠不可能把線下完全打敗,不能因為高科技,就把這些有價值的工作剝奪掉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高科技使更多的傳統企業有機會參與到產業創新過程中。<strong>他希望幫助百麗把自身打造成一家零售基礎服務提供商,一家有溫度的企業成為消費者最想要的品牌。

這是張磊的熱情,是他特別想做、特別想證明的一件事情。

6

捐贈母校

教育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張磊在人民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

2017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典禮上,張磊向母校捐贈了3億元人民幣,用於長期支持創新型交叉學科的探索和發展。

張磊在典禮上說:“希望大家選擇做時間的朋友。”

“中國的創新如果只靠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不是也走到頭了呢?”演講中,張磊拋出這樣的問題。因為再往後,國家競爭的提升得把基礎科學打得更紮實,生命科學變成藥需要多年時間,這中間需要有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

無論去搞未來科學大獎還是做西湖大學,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背後去資助科學家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這是張磊的興趣。他另一方面興趣是幫助年輕人在一個紛繁複雜、選擇眾多的世界裡面,有所謂的創造式思維,回到事物的本質上去想問題。

這場演講座無虛席,張磊鼓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們,”用捨我其誰的魄力去勇敢擁抱變化;用第一性原理去不斷探究世界的價值原點;用人文精神去點亮心中的燈塔。”

“Think big,Think long!”

希望你們能夠保持樂觀和激情,“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張磊對鼓勵年輕人樂此不疲,有很多人對他說“這個不值”,張磊不以為然。“無論你做哪一行,自己都是自己的價值投資人,你做的事情是要創造價值,而不是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老想著短期博弈的事情。”

7

從$20,000,000到$60,000,000,000

正確的事情最重要

從史文森手中拿到耶魯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開始,經過13年逆風奔跑,如今的高瓴資本已經具有600億美金(人民幣約4156億)的規模,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而高瓴本身,也給耶魯捐贈基金帶來了13億至14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大衛史文森在評價張磊的時候,毫不吝惜讚美之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張磊日後會成功了,但是他成功之巨大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耶魯大學校園

如今的張磊再回到母校耶魯,手中多了一張可以打開耶魯所有門的萬能卡。因為他已經成為了耶魯大學的校董,而且是歷史上第一位華人校董。

也許下面這份名單,更能讓我們感受高瓴帝國的版圖:

百度、騰訊、京東、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孩子王、摩拜、Grab、江小白、Magento、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甘李藥業、惠每醫療、百融、百分點……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strong>高瓴資本投資公司不完全名單

而且,張磊還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互聯網電商格局。2016年,騰訊電商和京東合併,騰訊成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這個大變局的幕後推手,也是張磊。

<strong>張磊能夠成功說服馬化騰,靠的是兩個字:庫存。

張磊告訴馬化騰:當易迅做到千億規模的時候,可能會有兩三百億的庫存,每天都要檢查,否則會被人偷、被人貪汙、被人損耗。最重要的是,你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賺錢,而是應該減少不該花的時間和精力。

<strong>馬化騰被打動了,於是,騰訊與京東珠聯璧合。

這位神秘、低調,但風頭正勁的投資人已經揭開面紗,他的投資究竟有什麼秘訣?下面這段自述,更能讓我們感受大咖背後的信念:

<strong>我們的投資是不斷學習,不斷問問題,做研究,我沒有所謂的消息,也沒有什麼資源。人的精力有限,我不喜歡天女散花式的投資一大堆企業,有點像賭博一樣,等著看哪個能長出來。我會有不同籃子,但沒有那麼多,我只需要做我認為最好的投資,用最好的投資去創造價值。

這13年間,我的很多決策起初都不被理解。但其實沒關係,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很重要。

我花大力氣研究商業史,心中有一種朝聖感。很多企業家創造了好的商業模式,而且堅定不移地把它執行幾十年,這就是在我心中的英雄。

我去海外探訪知名企業老闆,為了約見這些名家,有的甚至等上好幾年。比如奧樂齊(ALDI)——德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它的創始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歐洲首富,從來不見人。我先後去了德國四次,中間一次潛伏了兩個禮拜,最終獲得了和奧樂齊創始人面談取經的機會。

我又去美國研究倉儲式購物公司好市多(Costco),研究以自有食品品牌著名的老喬的店(Trader Joe’s),去德國研究歷德(Lidl),去土耳其研究BIM連鎖超市。

真正的大家,他們有共同的特點。第一,收入都沒法預測;第二,問利潤率說不知道。<strong>“我只要給消費者創造最大的價值,消費者讓我賺多少我就賺多少”,沒把這些事認為是多大的事。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利潤最高的公司。

今天中國社會也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英雄,讓人激動,社會早晚會獎勵那些持續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人一旦選擇站在高處想問題,看得長遠,自然會有幾分收穫。

最後,還是那句話。<strong>願每個企業家、每一個人保持樂觀、充滿激情,“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手握4156億,2個字搞定馬化騰:生活絕不虧待那些創造價值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