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重建,中國能扮演什麼角色?

敘利亞重建,中國能扮演什麼角色?

邱 林

從戰爭倫理的層面來分析,一場戰爭發生並最終停止,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儘管雙方不論哪一方均可能自稱為勝利者。例如敘利亞,政府軍與西方支持的反政府軍,俄羅斯與美國、土耳其軍人在敘境內的戰鬥,沒有誰是贏家,即使敘利亞政府取得了勝利,但敘利亞大部分城市已被戰火摧毀,所以說,敘利亞政府也是輸家。

當然,也有人認為,沒有參加敘利亞戰爭的中國卻是贏家。美國彭博社日前在題為《中國是敘利亞戰爭潛在的獲利者》的報道稱,特朗普總統12月18日宣佈“我們已經打敗了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IS),美國將從敘利亞撤軍。美國這樣做,實際上已在戰略上輸給了染指敘利亞的俄羅斯。同時,也輸給了中國,中國成為敘利亞戰爭的受益者。

的確,中國並非敘利亞戰爭的參戰方,但是在敘利亞戰爭期間,中國在經濟上向敘利亞提供了大量援助,多次向敘民眾包括境外難民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物資和現匯援助,總計超過7.4億元人民幣。

先打爛然後重建,這是美國一貫的手段,在敘利亞是如此,是上世紀70年代的越南、90年代的伊拉克也是如此。在敘利亞重建問題上,特朗普便喊話聲稱: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能向敘利亞撥款援助其重建,更不允許美國企業和美國國民參與敘利亞重建,除非反對派取代現任總統巴沙爾,執掌敘利亞。

美國總是抱怨,過去在伊拉克,現在在敘利亞,美軍一停火中國就去練灘,好處都讓中國給賺取了,搭美國的便車。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在敘利亞最艱苦卓絕的時候,中國和俄羅斯、伊朗站在敘利亞一邊。因此,敘利亞肯定要感恩,將一些重要項目交給中國、俄羅斯、伊朗去做。

當然,中國希望參與敘利亞重建,說起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經過長達7年的戰爭,敘利亞許多地方已滿目瘡痍。因戰爭蒙受的損失約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萬億元),這一數字還不包括戰爭中人員傷亡和高學歷人口流失帶來的損失。在戰爭持續的7年中,敘利亞戰前人口的一半以上選擇了逃亡。

問題是,敘利亞戰事並沒有完全結束,在敘利亞北部地區,土耳其重兵把守,正與庫爾德武裝進行地盤爭奪。況且,各種不可預測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就目前而言,未來的敘利亞局勢可能出現兩種局面:

首先,如果政府軍能夠全面掌控局面,那麼敘利亞的重建工作將會有序開展,對於中國而言將會有很多的機會。當然,由於敘利亞政府和西方的關係長期僵化,參與重建工作也是否會影響到參與方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是未知數。

其次,如果敘利亞反對派力量不斷加強,在聯合國以及西方國家支持下,最終敘利亞各方通過談判走向和解,並且反對派在未來政府中佔據優勢,那麼敘利亞的內戰外交政策將會全面倒向西方。對於中國而言,也不會有機會。

觀察人士認為,只有第一種局面出現,對中國而言才是參與敘利亞重建的真正機會。俄羅斯用自己軍事行動,創造了一個新的政治現實,包括西方在內的其他國家都要適應的現實。雖然中國沒有向敘利亞出動一兵一卒,但仍然會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因為他們不得不重視中俄這兩個玩家。

不錯,中國希望在敘利亞重建中扮演自身應有的角色。不過,中國參與敘利亞重建,比參與伊拉克重建的風險要大得多,敘利亞幾乎沒有可供交換的資源(旅遊除外),加上戰爭幾乎將敘利亞的國庫與民間財富消耗殆盡,所以拿什麼支付給參與重建方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