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中俄美之間,印度欲左右逢源

穿梭於中俄美之間,印度欲左右逢源

邱 林

印度總理莫迪利用出席布宜諾斯艾利斯20國(G20)集團峰會機會,頻頻亮相,展現印度的存在感。

莫迪11月30日出席與美國總統和日本首相的首次三方峰會,三方同意深化在海洋安全領域的合作。特朗普政府今年提出“印太”新戰略觀,希望透過與印度、日本和澳大利的四國聯盟遏制中國。雖然莫迪多次強調印太地區必須擁有包容性,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印度近來持續強化與美、日、澳等國的安全合作。

隨後,莫迪又出席與俄羅斯和中國的第二次三方峰會。俄羅斯提議定期舉行俄中印首腦會談,包括在大型峰會及其他國際活動期間。莫迪會後在推特上貼文表示,和中俄領導人廣泛交換議題,進一步鞏固三國友誼。他希望利用開小會,延續與中俄在傳統的多邊磋商機制,以提升其在大國關係中的地位。

莫迪一天內赴參加兩場“三方峰會”,跟人的感覺是,現在印度成了全球大國的“香餑餑”。當然,印度也希望在中美俄日之間左右逢源,什麼都想討點好處。

眾所周知,強人莫迪執政以來,印度不僅頻繁穿梭於美日之間,也遊走於中俄等國之間,還不斷通過“東向行動”戰略加強印度與東盟國家的聯繫,甚至近期還打算與日本共同打造從亞太延伸到非洲的“自由走廊”計劃。可以說,印度平衡外交中的實用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外交手段也運用得遊刃有餘。

印度左右逢源的主要意圖,無非是為了爭取美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以儘快爭取到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努力成為核供應集團(NSG)的成員國,並能持續不斷地從美國和俄羅斯獲取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助力印度最終實現“領導者大國”的目標。

例如,印度最近的表現,不光從俄羅斯購S-400和其它軍事裝備,還有從美國購買P-8A反潛巡邏機,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還有印度軍方甚至提出,把F-16生產線都拿過來,在印度生產。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對印度並不夠“友好”。今年3月,特朗普對印度發起貿易調查。出口到美國的印度鋼管,佔印度鋼管出口總量的31%左右,而特朗普的關稅徵收將使印度鋼管在2018年內無法再進入美國市場。但印度人並沒有計較這些,仍然希望保持與美國的關係。

由於中國與俄羅斯的軸心加強,而美國把注意力從中國身上移開去對付俄羅斯,對印度來說,同中國保持融洽的對話是一種深謀遠慮的行為。因為印度目前正要處理同另外兩個大國的關係中的難題。印度人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的動機或許是一樣的:在它處理其他挑戰時保持中印關係的安寧。

俄羅斯跟印度過去有許麼軍事合作,但是印美和印俄之間還是有所不同的。就是俄羅斯,至少在目前來講,對中國的態度跟美國還是不一樣的,美國是非常直截了當的,不希望中國強大。

當然,印度不具備中俄美這樣的世界大國資本,但莫迪政府渴望以世界大國為努力目標,包括尋求印度洋事務的絕對主導權。現實情況是,印度必須讓它同這三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保持一種務實的平衡。印度人始終意識到,這些關係中的各個部分將會不斷受到全球地緣政治態勢變化的影響。

印度大國外交戰略由過去的“積極中立”轉為現在的“靈活平衡”,印度現在四面討巧,保持這種平衡。但是這種都想平衡,能不能達到最後的平衡,確實很難說,如果說跟美國走近的話,那俄羅斯怎麼看?如果跟俄羅斯走近,那美國怎麼看?所以說,印度玩這種平衡也是很難把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