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有很多種神獸,想必很多人是隻聞其名,也不知其情不知其形,有的被神化,有的被醜化,可不論是神化還是醜化,都在神話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還有一些遊離於古書之外的上古神獸也為人所稱道。

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盤瓠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贈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盤瓠。盤瓠乃是龍犬,有著無上神通,曾幫帝嚳 抵禦外敵,鎮守一方,因此被世人供奉,是上古神明之一,也是一眾神犬中成就最高的神犬,盤瓠後來取了帝嚳的女兒為妻,並且生了十二人六男六女,這首歌謠記載了盤瓠娶妻:“金鐘內裡去變身,斷定七日變成人;六日皇后來開看,奈是頭未變成人。”最後公主也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念頭嫁給了人模狗樣的盤瓠。

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禍鬥

禍斗的外形大小和一般的犬類沒有多大區別,不過它全身覆蓋著黑色的毛髮,還泛著特殊的光澤,眼睛通紅好像有火光射出。禍鬥雖然長得像狗,但是它對犬類的食物毫無興趣,就是大型動物的屍體也入不了它的法眼。作為火神祝融的助手,禍鬥只吃火焰,每吞噬一次火焰就會發生一次蛻變。它能夠吞噬大火看似是好事,其實不然,當它把火焰消化之後會產生排洩物,這排洩物可將石頭融化,排洩物落在哪裡,哪裡就是火海一片。禍鬥雖然不以人為食物,但是它隨時都能帶來火災的特性還是讓人非常懼怕的,所以人們把禍鬥劃分到了四大惡獸之列。

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諦聽

諦聽乃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尤其善於聽人的心,諦聽特別擅長的就是“辨別真假,照鑑善惡,察聽賢愚。”它只要伏在地上一聽,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五蟲五仙等九幽十類都逃脫不了它的探查。諦聽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是人們想象中的徵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民間廣泛認為此物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諦聽原身其實是一條白犬,就如同文殊之獅子表智慧,普賢之白象表大行一樣,地藏之諦聽表忠誠不二之心。所以,它永遠不會背叛主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始終沒有為妖作亂。

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天狗

天狗,神話傳說中的獸名。可御兇害。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在華山西很遠的地方,“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同書《大荒西經》載,巫山“有赤犬,名曰天犬”。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鳥喙人身,長著一對羽翼的“烏鴉天狗”形象。而鳥形天狗最著名的傳說就是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上皇啦,保元之亂中兵敗的他在流亡中含恨而死,臨終發下毒誓“願為日本之大魔,為皇戮民,為民弒皇,此國永為亂世”,並咬舌以血寫下詛咒經文,其怨靈遂化作金色大鳶身姿的天狗為害人間。在認為天狗是怨靈作亂的傳說中,崇德上皇向來是天狗首領。天狗的形象一變再變,特別是古人崇拜太陽,而天狗的天賦通便是吞日,有著吞天噬地的力量。也因這天狗食日而被世人歸入兇獸一類,避之不及。

遠古五大神犬,聆聽三界六道,第一娶公主為妻

哮天犬

哮天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二郎神身邊神獸/法寶,輔助他狩獵衝鋒,斬妖除魔,原型為白色短毛細犬,首次出現於《西遊記》,為二郎神飼養來打獵的獵犬,但沒有名字。“哮天犬”的名字最早出現於幹寶《搜神記》,又名“地中犀犬”,在元雜劇中稱為白犬神嗷,與封神演義中細犬的本相“形如白象”同出一源。有詩為證:“仙犬修成號細腰,形如白象勢如梟;銅頭鐵頸難招架,遭遇兇鋒骨亦消。特別是在我們現代的《寶蓮燈》、《西遊記》這類電視劇的引導下,哮天犬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神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