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说到中国科幻,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三体》,或者《北京折叠》,这都是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的获奖作品。但是,说到中国科幻电影,能看的屈指可数,在世界上都广受赞誉的更是没有几个。

但是,《孤岛终结》真的是一个意外,尤其是当你听说他的预算只有7万,却获得多项世界级科幻电影奖项的时候。

美国Raw Science 电影节获得专业长片银奖

获得电影节Beacon Award(信标奖)

入围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

入围SCI-FI-LONDON伦敦科幻电影节

Winter Selection最佳故事片奖项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好故事,硬科幻

《孤岛终结》的内容涉及世界末日、人工智能、超新星爆发和外星移民四个题材,然而时间只有60分钟。这四个题材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拿出来单独拍成两个小时的电影,60分钟显然太短了。但是,导演用了一个十分讨巧的方式。简单说,超新星爆发造成了世界末日这个大背景,而面临末日,人类因为矿井事故放弃了人工智能,选择了由中国主导的外星移民“彼岸工程”。然而,故事的结尾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帮助,移民飞船得以重新修正轨道,给人类延续留下了一丝希望。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用科幻衬托人性,是科幻电影一贯的做法。比如表现人生的意义、孤独、探索生命力。以《阿凡达》为代表的和外星人谈恋爱是一种做法,但《孤岛终结》是科学家谈恋爱。女主角林夏是人工智能科学家,男主角致远是航空航天科学家。男主角选择了外星移民登上了飞船,而女主角选择了留在地球上研究人工智能。最后女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男友所在飞船的生存可能。一个敢爱、深沉而又无谓极具奉献精神的女性角色,这是一次导演对女权的拥抱。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这个人工智能最真实。很多电影里,都将人工智能设计成一种有着超能力、无所不在的存在,诸如《生活危机》《黑暗帝国》,然而,根据人类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掌握程度来看,这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孤岛终结》里的人工智能TESS,完全不一样。人工智能,通俗地讲,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拥有了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计算机的的本质就是计算。所以,TESS的出场就是用于各种实验的计算和概率决断,以至于,语言功能是最后开发出来的功能。像苹果Siri这样的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发出设计好的文字的声音,而真正的人工智能让他拥有语言能力则是另一码事了。所以,我们看到,阿尔法GO可以轻易地击败人类,但是不能像人类那样发表获奖感言。Tess更符合现实人类的科学发展轨迹。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小成本,大氛围

除了在科幻剧情方面的设定,《孤岛终结》更成功的是对于末日氛围的另类构建。《2012》《后天》这样的末世灾难电影,都用特效着重表现了山崩地裂、日转星移这样的典型末日场面。但是,由于成本等问题,电影的末日设定是超新星爆发对地球产生了强大的辐射。而这种辐射是不可能表现在大场面上的,即便有足够的预算,特效也反而不能更好地表现那种末世的氛围。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这种末世氛围的营造方式具体地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们看到的电影色彩,一般都是正向的是鲜艳的、明媚的、清晰的,回忆是模糊的、灰色的、缺乏质感的。但《孤岛惊魂》正好相反。用青灰色且带有颗粒感的色彩表现时间正向的末世,用清晰鲜艳的色彩表现反向的回忆。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上图为女主角倒叙回忆和男主角第一次登岛的画面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上图为女主角去孤岛发射Tes时路过一个死人的画面

2.新闻视角的运用。电影在介绍外星移民的“彼岸”工程以及辐射的影响时用了电视的新闻画面或声音作为背景。新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就是真实度高、概括性大、针对性强。这已经是好莱坞导演在电影剪辑中用的炉火纯青的技巧,比如《阿甘正传》里就多次剪辑进了真实的历史纪录片。

电影正是用新闻视角这种技巧来弥补时长过短对故事性的削弱的。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3.淬不及防的紧迫感。既然无法用特效表现山崩地裂和人类逃命,那就换一种方法。首先是影片的路演极其少(肯定有成本的问题),其次是少得可怜的路演还随时可能会死。前者的表现就是,街道空旷,孤岛上的房屋都人去楼空。后者具体也有表现,清晨去开姐姐的房门已经推不开(预示姐姐在深夜死亡),走在路上就有人突然倒下,掐着女主脖子的士兵因用力过猛突然死亡。

这种死亡都是淬不及防的,不够突出的,甚至无人哀悼的,但是却又和氛围衬托地太好,让人看不出导演的真实意图,随着故事发展,懂了,却也实实在在的压抑和紧迫。

成本7万块,时长60分,却获多项世界科幻电影大奖,到底好在哪?

虽然《三体》的电影改编拍摄之路道阻且长,但是《孤岛惊魂》的模式无疑通过“打脸”和“逆袭”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科幻的未来。也许,难的不是科幻,难的是那么几分王人超导演式的认真的勇气。

去文末留下你的评论吧~每一条我们都会回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