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紀,夢圓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2006年,我到嵩口鎮工作,寫了一篇《月洲尋夢》,12年過去了,此夢已圓。千年月洲歷經四夢。第一個夢:張膺張賡夢見金甲神人提示,尋得桃花盛開的洲地定居,此乃安身立命之夢。第二個夢:張肩孟夢見神人賦詩:“君見異日拏龍手,盡是寒光閣上人”,遂將讀書之處名為“寒光閣”,此乃奮發進取之夢。第三個夢:張元幹“夢繞神州路”,此乃家國情仇之夢。第四個夢就是鄉村振興之夢。歷經一個紀,從尋夢到圓夢,我已心滿意足。

月洲尋夢又一次來到月洲。己數不清是第幾次了。 只要有空,我就或驅車,風馳電掣、穿林過橋地來到這裡;或徒步,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地來到這裡。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這裡是我祖先棄官隱居、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才輩出、靈氣湧動的地方,是自然優美、古蹟眾多的地方。 是我日思夜想、魂縈夢牽的地方! 我在天際間找尋,欣賞虎、獅、象把口,祥龍騰飛、丹鳳朝陽、文峰筆立、馬港奔流的地形勝貌;我在桃花溪邊倘徉,看柔柔的溪水怎樣把成村莊寫成一個巨大的“月”字,看靜靜的古樹怎樣見證這裡的琅琅書聲、滾滾車輪、獵獵捷報、橡椽巨篇……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聖君坪,張聖君出生的地方。這個道家閭山派創始人、法主教教主、閩臺最大農業神、印度瑜伽傳播者、孫悟空原型的出生地,沒有香菸繚繞,沒有鐘磬交響,沒有神像大殿,沒有信眾如雲。只有雜草叢生,松柏矗立,鳥語花香,藍天白雲。隻身一人靜靜立著,感覺鋪天蓋地的紫氣籠罩著你,心中靈氣洶湧澎湃。撫摸著皮殼粗糙、刻滿蒼桑的松樹,告訴我,你可曾看到一個面黃肌瘦、衣服襤褸,但眼睛靈活、目光堅毅的孩子?他又怎麼成叱吒風雲、斬妖除魔、顯跡遍佈、飄洋過海的神仙?參天古樹圍成一個半圓,形成一個屏障;中間寸草不生;正前方是一座尖峰。聽風水先生說,聖君坪後山龍脈從尤溪開始,峰峰綿延,到此九十九峰,加上面前一峰,剛好一百峰。前峰、後峰和聖君坪成一條直線。“前峰後峰,官出三軍”。張聖君沒有子孫,如有,果真會縱橫馳騁神州大地嗎?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蟄尤潭裡蟄,潭上風波急;一旦飛上天,魚蝦不相及。”這可是永泰第一個進士張沃七歲時所吟詩句。其二十七世孫恭恭敬敬的把它刻在風景如畫的溪邊。雖然身處窮鄉僻壤,雖然只是黃髮兒童,張沃卻一鳴驚人,抒發了鴻鵠壯志。在他帶領下,月洲共走出了一位狀元一個尚書五十個進士。我不禁疑惑,人們對駱賓王七歲之詩“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青波。” 倒背如流,廣為傳誦;為什麼對意境高遠、神情超逸的張沃七歲之詩那麼生疏呢? 幾步之遙,又有石刻。“月明浪細堪垂釣,潑潑波聲有錦鱗。朝野太平多樂事,江湖瀟散一閒人。”這是張沃堂侄孫張肩孟退官歸隱垂釣詩作。張肩孟當然逍遙了,自己官至朝散郎,父子六人六進士、五子同朝、祖孫三代十八條官帶,何等的輝煌,何等的風光!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這裡記錄了兩種聲音,兩番神貌。一個是前輩,一個是後生;一個是黃髮,一個是垂髫;一個抒發雄心壯志,一個表達閒情逸志。這種呼應,這種輝映,這種交融,是多麼對稱,多麼和諧,多麼密切!是啊,“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種哲學。少年要取其豐,舍其不能有;老年要取其精,舍其不必有。 來到了張元幹故居。這是一個什麼景象呀!墚腐椽爛,門斜窗掉;瓦片搖搖欲墜,題字模糊不清;幾根毛草在飛簷上瑟瑟發抖。這可是宋朝著名愛國詞人故居啊!張元幹只兩首《賀新郎》,就激勵了多少人的鬥志,感動了毛澤東、周恩來的情懷;浩蕩的《蘆川集》和《蘆川歸來集》是中華民族精神瑰寶。而芸芸後人卻保護不好他的故居,任憑風吹雨淋,坍弛倒塌。看著,想著,我感到好羞愧,心被絞得很痛,悲傷得直想哭。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恍惚中,張元幹用滿臉的哲思注視後人,臉色高貴而憔悴,目光迷惘而悠遠。面對著外族入侵的心靈衝撞,面對後人冷漠的感情傷害,他沉鬱、蒼涼、豪邁、無奈。他是否還能夠,用嫻熟、自如、醇烈、鏗鏘的言詞,抒發出極文極武、極壯極悲、極夢極醒的情懷? 撫摸著殘垣斷壁,領略著古藤纏繞的金雞潭和威武莊嚴的寧遠莊、五十堂,踏尋著湮沒於雜草叢中的寒光閣、書童屋、碉堡遺址,依稀聽見歷史深處的傾訴,明顯感覺文化骨骼的沉重,隱約看到血雨腥風的慘烈。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月洲,抹著千年的淚滴,揣著廢噓的嘆息,揹著遠古的疑惑,飄著現今的夢想。 今晚,在月渚上、木屋裡、書案前、油燈旁,與張聖君、張元幹徹夜長談。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攝影:黃文浩、葉俊忠、賴澤樟、張培奮等

永泰莊寨,老家的愛。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历经一纪,梦圆月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