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讀《我們仨》這本書的時候,通過楊絳的敘述,我認識了一個從未真正瞭解過的錢鍾書。錢鍾書是個非常“可愛”的人,當然不排除是因為楊絳愛他,所以才把他形容得那樣可愛。


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楊絳時常用“拙手笨腳”來形容他,而他也確實是這樣一個“拙手笨腳”的人。錢鍾書幾乎什麼都不會做,他總是把各種東西搞壞。

在錢媛剛出生那會,楊絳還躺在醫院裡,錢鍾書總是過來找她,有時一天可能來個三四趟,每次都是說我把電燈搞壞了,我把門把手搞壞了……他在生活上對於楊絳幾乎是完全的依賴。

他不僅在家居方面顯得很笨拙,自我行動也略顯笨拙,他總是穿著不合時宜的大褂子,帶著很呆很老的老式眼鏡,不會繫鞋帶,分不清左右腳,只會像小孩一樣“抓”筷子,獨自出門會摔掉自己的門牙……

但就是這樣一個“笨人”,卻有他“聰明”的活法。
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錢鍾書酷愛讀書,而且只讀他想讀的書。在牛津大學修學位的時候,他時常覺得懊惱,直覺得自己為了一個學位浪費了那麼多時間,讀了那麼多不想讀的書,很沒有價值。

而作為一個作家,當他的《圍城》出名之後,他又時常覺得困擾,覺得回覆大量的讀者來信,接待造訪者,都耽誤了他的光陰。

讀書是他和楊絳共同的樂趣,即使在遭遇了政治打擊之後,他們仍然沒有停頓。在他看來,似乎做學問、出名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讀書,是汲取,而做學問與出名,不過是汲取之後的附帶品。
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可以說是他對於讀書的專注讓他忽視了刻意去學習一些“生活上的技能”,讓他顯得笨拙;也是他對於讀書的專注讓他不那麼懂得人情練達,顯得刻板而固執。

錢鍾書朋友不多,這是楊絳對於他的評價,因為他從來不擅長也不刻意去交際,更不喜歡盲目擴大圈子,而抬升自己的聲名。

在做學問時,他也有他的固執,有他堅持的公平原則,不以個人好惡為轉移,只做他認為“對”的事。比如在編排《宋詩選注》時,他並不以詩詞是否著名而作為標準,相反,他選了很多不出名的小詩,他認為這些詩有它們獨特的價值。

在做《管錐編》時也一樣,他選擇文言版本,只是試圖讓自己能夠更自由的說話。可以說錢鍾書活得很固執,也很純粹。

這種固執與純粹的“專一”成就了他,讓他心無旁騖地讀書做學問,讓他練就了一雙慧眼,和幽默機智的談吐。讓他贏得了妻女的敬愛。
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反觀當下,我們其實很缺少錢鍾書這種“專一”的精神。我們總是被花花世界所吸引,盲目地跟風而上,妄圖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沒得到。繼而引發種種焦慮與不適。

前幾天朋友和我聊天說,她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種做不好的情緒經常困擾著她,幾乎成了她自卑和抑鬱的源泉。

於是我問她,“那你都做了什麼事?”

“讀書、插花、繪畫、書法……”

很豐富的業餘生活,但正是由於“豐富”出了錯。我們很容易陷入這種“豐富”的怪圈裡,尤其朋友圈如此發達,自媒體如此發達,我們總是眼睜睜看著別人通過努力和興趣活成了我們想要的樣子,因此也想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可卻不知道到底想要什麼樣子。只是盲目覺得,都喜歡,都向往,都想幹。

在這個過程中,“豐富”分散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專注度,破壞了心理上的“安定感”,使我們陷入一種焦慮而迷茫的狀態。最終的結果就是“都完蛋”。什麼也做不好,繼而什麼也做不了。

錢鍾書:除了讀書,我不認為還有別的

其實很多年輕人往往不缺少才華,不缺少興趣,缺少的只是專注。專注地做一件事,專注地看一本書,向錢鍾書一樣,“格物致知”,肯花時間去“格物”,讓自己慢下來,從而走得更穩,更遠。

花花世界很精彩,但有些東西是我們必須學會捨棄的,就連讀書也一樣,不能什麼都想讀。

專注是成功的基礎,哪怕因此成為一個“笨拙”的人。但我們總要試圖努力,心無旁騖地,在目標裡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

錢鍾書將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讀書裡,而你的“心之所向”,找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