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主任參加節目《活到一百歲》,做腫瘤防治科普!

活到100歲

今天我們的節目中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最近在朋友圈裡面刷屏的文章,重大突破美國fda正式上市“廣譜”抗癌藥治癒率高達75%,這個消息令人特別的振奮,那麼這一種抗癌藥他到底是什麼樣的藥物?它針對的17種腫瘤真的能夠得到治癒率75%的這種效果嗎?今天在我們的節目中為大家邀請到的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張俊。

張俊主任參加節目《活到一百歲》,做腫瘤防治科普!


內容概要

1

這個“廣譜”抗癌物治癒率真的能夠達到75%嗎?如何理解這個75%?

其實這是屬於靶向藥物的範疇,所謂靶向藥物,他必須要有一個靶,我們這把劍才能精準地射中他,所以儘管批的抗癌譜比較廣,但是這個藥物的有效的靶點在常見腫瘤的表達率只有1%左右,就是百裡挑一,並不是說百分之百的這一類腫瘤的病人都可以從這個藥物當中獲益,而是說只要有這個藥物靶點表達的病人,才有可能從這個藥物當中獲益。這個75%,並不是說我在所有的腫瘤病人當中有75%的病人能夠治癒,也並不是說有這個靶點表達在所有這些接受這個靶向藥治療的病人當中就有75%的病人得到治癒,所謂的75%是指,在有這個靶點表達而且接受了這個藥物治療之後,每四個病人當中就有三個病人能夠觀察到腫瘤體積的縮小。

2

靶向治療這個靶點是不是就是腫瘤基因突變的那個基因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的腫瘤背後代表著一系列的基因的突變或者是基因的表達異常,但是並不是意味著基因突變就等同於肯定會發生腫瘤。

我們在基因檢測的過程當中,

第一,我們希望能夠發現有價值的基因,這個價值表現在能夠在一些高危人群當中幫我們提示一下,它可能發生腫瘤的風險。

第二,是通過這些相關的重要基因檢測能幫我們已經確診的腫瘤病人,能大致估算一下這個腫瘤究竟有多壞。

第三,是對於有一些腫瘤能夠藉助這些基因的檢測能幫我們挑選一些高效和低毒的藥物。

我們認為腫瘤雖然是基因突變為表現的一大類疾病,但是這個基因突變,很多的腫瘤都是表現為多基因的一個過程,還有是在一個長期的多步驟的過程。

3

做了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是不是意味著有對應藥物了?

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步驟多基因的逐步積累的過程,我們雖然有的時候會檢測到這個基因異常,那個基因異常,就像我們檢測到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靶,但是現在我們手裡的可以針對性地射中這個不同顏色靶點的這個箭還並不非常多,而且有的時候有一些基因的突變還真的很難作為一個有價值的靶點。

我們評估一個藥物的臨床價值,還是從三個方面來考量。第一個,當然對於腫瘤來說療效是最重要的,這個療效體現在流體的縮小,也體現在它起效時間的穩定和更長時間的疾病控制。第二個,體現在我們的不良反應。第三個就是所謂的效價比,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在最正確的時間給最正確的病人用到最正確的藥物。

張俊主任參加節目《活到一百歲》,做腫瘤防治科普!


下期繼續給大家講解如何理解“帶瘤生存”?為什麼要早期篩查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