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為何都當了漢奸?

Royal_往事隨風


張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毫無疑問,張之洞是晚晴政壇的一個厲害角色。但是他十三個兒子中,卻出了兩個投靠日本的漢奸。

張之洞生於1837年,死於1909年,在他72歲的一生中先後有三任妻子和兩個小妾。他的妻妾先後為張之洞生育了13個兒子。

不過有關張之洞兒子的資料比較少,能夠查到的,有長子張權、次子張仁頲、四子張仁實、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其中當了漢奸的便是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張仁樂,字燕卿,1898年出生,曾留學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賣身投靠到日本關東軍麾下,成為了一個可恥的漢奸。

張仁樂漢奸的履歷可謂異常豐厚,曾任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後任該部大臣)、滿洲國外交大臣、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等。

在張仁樂的帶動下,他的弟弟張仁蠡也成為漢奸。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武漢淪陷後,任武漢偽市長。汪偽政權建立後,任偽國民黨中央委員、偽天津特別市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張仁蠡二人以漢奸罪被捕入獄。張仁樂因章士釗的說情被釋放,此後去了日本並死於日本。張仁蠡則在1951年被判死刑處決。

為何出了兩漢奸?

一、老年得子,沒來得及好好教育

張之洞是在花甲之後生了張仁樂、張仁蠡,此時他年老,又縫中國是多事之秋,他用在家庭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自然偏少了。

不過為了兒子張之洞還是比較上心的,他曾特意寫了一篇《誡子書》,勸誡兒子要好好學習,修身養性,切勿荒唐險燥,勤學立志,將來好報效國家。

不過很明顯,張仁樂兄弟沒有認真按父親的要求去做。

1909年張之洞去世,張仁樂不過11歲,張仁蠡才9歲,張之洞本人對他們的言傳身教並沒有跟得上,也就是說張之洞的那一套忠君愛國的思想這兩個兒子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薰陶。

子不教,父之過,兒子當了漢奸,張之洞是有一些責任的。

出身官宦人家,如果沒有受到嚴格的管教,對民間苦難、國家危亡基本上是無感的。

二、新舊教育更替,“三觀”變了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傳統的老式教育退出歷史舞臺。

張之洞的這兩個兒子自然不在學習儒家的那一套倫理道德,他們接受的新式教育,而且是出國留學,這使得他們在思想上受到新式教育的塑造,張家的家學沒有影響他們。

如張仁樂,他從青島特別高等學校畢業後,就到日本留學,1920年畢業歸國。

在日本留學期間正是張仁樂思想塑造成熟的關鍵年華,在這樣的重要時期,他的“三觀”極容易受到日本的影響,估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三觀”中就有了媚日情結。

三、對權勢的渴望

張之洞畢竟是晚晴重臣,他的後人自然有人想在權位上超越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比如張仁樂就是如此,他幹了兩年偽滿洲國外交大臣,後來辭職不幹,日本人安排的其他職位他壓根就看不上,於是回到北京。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北京盛傳吳佩孚將被日人擁戴出山,由吳佩孚出任總統,張仁樂任國務總理。張仁樂聽聞異常激動,在家中設了十數個秘書聯絡各種人物,準備組閣。只是最終吳佩孚堅決不投靠日本,張仁樂成為總理的美夢沒有實現。

此後他就更看不上其他職務了,日本人邀請他任偽武漢市長,他瞧不上眼,不肯“屈就”,推薦弟弟張仁蠡就任。日本人本來就是利用他們是張之洞之子的身份在武漢造勢,也就同意了。

至於張仁蠡對權力的渴望就更大了,他曾多次向兄長求官。汪精衛投降後,本打算換掉他武漢市長一職,安插自己的親信,張仁蠡獻媚邀寵,花巨資購得文廷式遺著送給汪精衛,使得汪精衛對他大為青睞,開始步步高昇。

不管怎麼樣,像張之洞這樣的人,兒子中出了兩個漢奸,實在令人唏噓。


微史春秋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1863年,張之洞以殿試探花(第三名)入仕,歷署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要職。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後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等教育機構以及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著名實業。張之洞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抗戰爆發後,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竟然當了漢奸,充當日本人的走狗,成為“虎父犬子”的代表。

張之洞一生有三妻兩妾,先後為他生下13個兒子。其中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先後淪為漢奸,一生忠君愛國的張之洞假如地下有知的話,不知會作何感想。張仁樂

張仁樂,字燕卿,生於1898年,曾留學日本,1925年在奉系軍閥李景林手下擔任天津縣知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燕卿主動投靠日本關東軍,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1935年,出任偽滿洲國外交大臣。

1937年,辭去外交大臣,在北京出任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

在張燕卿的帶領上,弟弟張仁蠡也走上了漢奸道路。張仁蠡

張仁蠡,字範卿,生於19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5年11月25日,漢奸殷汝耕在日本人扶持下割據冀東二十二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張仁蠡出任偽武漢市長。

1940年,汪偽政權建立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偽武漢市長。1943年10月,調任偽天津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和張仁蠡以漢奸罪被逮捕入獄。

因章士釗出面說情,張仁東被釋放出獄,隻身逃往日本,客死異鄉。

張仁蠡因罪大惡極,於1951年在北京被處決。

那麼張之洞這兩個兒子為什麼會走上漢奸道路呢?

自幼喪父 缺乏家族教育

張之洞於1909年以72歲高齡病逝,當時兩個兒子一個11歲,一個只有9歲,根本沒有接受到父親身體力行的教育。這兩個兒子出生時,張之洞已經六十多歲,時間和精力都不足以使他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張之洞女張仁會(左二)與張仁樂夫人(右一)

另外,張之洞在教育子女方面確有疏忽,根本無法與同為中興四大名臣的曾國藩相比,曾國藩的家訓、家書能夠流傳至今,這足以說前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高明之處。從這一點上來說,張之洞是負有責任的。

貪圖富貴 利慾薰心

張仁樂、張仁蠡這兩兄弟,一個留學日本,一個畢業於北京大學,都曾接受過高等教育,卻將普通民眾都通曉的民族大義拋諸腦後。這充分說明他們功名心太重,以致於利慾薰心,被利益和權力矇蔽了雙眼,走上了漢奸道路,成為日本人的走狗和鎮壓抗日武裝的幫兇。張仁蠡(前排左三)與偽武漢市政府成員

汪偽政權建立後,汪精衛曾打算換掉湖北省長何佩瑢與武漢市長張仁蠡,以便安插心腹。張仁蠡為了保住祿位,花重金從藏書家手中購得文廷式原稿遺著進呈到南京,獲得了汪精衛的賞識。

重振家族 往日榮耀

張氏兄弟二人投靠日本人還有重振家族聲威的意圖,張仁樂因投靠較早,又是張之洞的兒子,當時日本人對其頗為倚重,讓他出任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外交大臣。張仁樂(前排右二)、張仁蠡(前排右一)與張氏後人

日軍攻陷武漢後,準備擁戴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由張仁樂出任總理,為此張仁樂還推掉了偽武漢市長的職務,並舉薦其弟張仁蠡赴任。誰知吳佩孚堅決不肯出山,後來隨著汪精衛加入漢奸行列,張仁樂從此失勢。原本打算恢復家族榮耀的意圖也瞬間化為泡影。


歷史茶坊


這兩個兒子都是晚年得子,一個61歲得,一個63歲得,而張之洞72歲就去世了,可以看出張之洞在他們幼年時無力管教,也無暇管教,而少年時又無人可管教,自然是走上了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