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有了手機就是方便,

現在學生的作業都能在APP上完成了。

但有些APP,家長們請慎重安裝!

學習APP竟成暴力

黃色信息傳播的幫兇!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軟件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 ,要求開展全面排查,建立學習類軟件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堅決防止有害軟件進入中小學校園。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等,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進入部分中小學校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

所以,一旦發現,要立即停止使用!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有媒體記者對30款教輔類軟件進行了測評 ,除了學習內容外,發現有5款含遊戲或誘導收費的答題遊戲。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另外,還有兩款App內含不良內容,包括大量軟色情內容。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有小學生互表愛意△

還有一些軟件的開屏廣告中 ,“相親”“借貸”“撩技”“戀愛技巧”“脫單法寶”等廣告語,每次打開應用都可以看到。

這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在教學內容

曾被多次明令禁止的奧數等

超綱內容仍出現在

這些教輔類軟件平臺上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教學與師資

根據教育部門規定

校外培訓機構禁止在職教師授課

此次測評中

6家平臺均存在在職教師授課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平臺介紹,老師來自全國31個省市地區的公立重點中學。老師和學生上直播課均不露面,以黑板形式上課。

更值得注意的是,眾多軟件中

僅有1家對教師資質進行了公示

有軟件甚至在招聘要求裡寫明

“不需要教師資格證”

對於這類APP

有家長認為這明顯就是

穿著學習外衣的手遊軟件

對於心智未成熟的學生很容易

沉迷其中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也有家長認為

教輔軟件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模式

新穎方便,內容豐富

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工具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教育專家表示,家長們沒必要

過分“妖魔化”教輔類軟件

這當中也有一些遵紀守法

切實在做教學輔導本職工作的APP

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現在這麼多APP

確實有部分存在違法違規

大家在使用的時候

也要提高警惕

注意!你的資料正被收集!

其實除了學生的APP存在安全隱患,

很多APP還存在個人信息被收集的情況

去年11月,消費者協會發布了100款APP關於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的測評情況,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在收集個人信息方面,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其中過半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在隱私政策方面,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其中34款沒有隱私條款。

中消協為此建議

各應用商店應履行平臺審核責任

對於沒有隱私條款的App應及時下架

金融理財類App得分最低

根據測評結果,新聞閱讀、網上購物和交易支付類App評分相對較高,而金融理財類App得分最低,僅為28.91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100款APP 超9成涉獲權“越界”

在收集個人信息方面:100款App中多達91款App列出的權限存在涉嫌“越界”,即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

59款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28款App涉嫌過度收集“通訊錄信息”23款App涉嫌過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App涉嫌過度收集“手機號碼”


除此之外,用戶的個人照片、個人財產信息、生物識別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賬號信息、交易記錄、上網瀏覽記錄、教育信息、車輛信息以及短信信息等均存在被過度使用或收集的現象。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數據蒐集背後的原因

為了收集用戶信息,在大數據時代佔據市場先機,一些App過度索取消費者權限的情況近乎“瘋狂”,相關法律和監管滯後。

互聯網從業人員葉先生對自己安卓手機上安裝的109個應用進行了統計: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第一就是“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104個App都有“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非強制性權限,由此可以瞭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及分析同行情況

第二受關注的權限就是“讀取本機識別碼”,這是用於確定用戶,因為每個手機識別碼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三是“讀取位置信息”權限,有80個App需要這一權限,可蒐集用戶的活動範圍。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佈的《2017年中國Android手機隱私安全報告》顯示,非遊戲類App2017年越界獲取的各種隱私權限顯著減少,但核心隱私權限中的越界獲取“通話記錄”和越界“讀取彩信記錄”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手機安全問題,可以預防

APP下載應用時如何辨別?

發現惡意軟件應該怎樣應對?

手機軟件究竟怎麼用才安全?

@人民日報 專門用長圖

為大家普及實用APP安全使用指南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學習類APP暗藏色情、誘導收費,該抽空查查孩子手機了



總之,大家使用手機

一定要注意軟件安全問題

染病毒、信息洩露的話

造成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