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奇葩說》第五季太令人失望了!

目前賽程已過半,但身為鐵粉的我,卻越看越不是滋味。這一季剛開始時,我滿懷期待,甚至建了一個微信群,召集了同好,打算和大家一起追。但隨著節目的播出,群裡越來越冷清,因為追的人越來越少了。

遙想2014年年底,《奇葩說》橫空出世,新鮮生猛,令人耳目一新。如同東七門所說,奇葩們用獨特的觀點撕開了一個世界,讓我一見鍾情。

那時,在一眾反智的網綜中,《奇葩說》一枝獨秀。犀利的觀點、有趣的邏輯、鮮活的語言,以及極具個性的奇葩們都讓人眼前一亮。馬薇薇的“女王邏輯”、肖驍的“無理取鬧”、範湉湉的“瘋狂咆哮”,顏如晶的“吃貨理論”,個個風格獨具,魅力十足。

那時的《奇葩說》很好看,因為在智識和趣味之間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但第五季,這種平衡被打破了,越來越偏向於低級娛樂。不但越來越令人失望,甚至還有一步一步作死的趨勢。

第一步

賽制糟糕,去留不當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第五季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用了新賽制,由馬、邱、黃、肖4位BBKing擔任教練,帶領4支不同的隊伍互相廝殺。

這種賽制下,輸贏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事,選手和戰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季,每次上場的選手都由教練排兵佈陣,而為了贏,有些隊伍總是用最強陣容去和別隊PK。在這種賽制下,有看點的李思恆、花希、秦教授、歐陽超接連被淘汰,而曾整集垮掉的馬劍越、和曾連自己持方都弄錯的野紅梅,卻一路躺贏,讓人越看越生氣。

《奇葩說》作死的第一步,就是設定了一個糟糕的賽制,淘汰觀眾喜歡的,留下觀眾討厭的。

第二步

辯題無趣,趕走觀眾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對於《奇葩說》來講,辯題很重要,甚至直接決定節目質量。一個具有延展性和思辨性的辯題,可以讓辯手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輸出不同層次的價值,而不是隻停留在情緒和故事上。

其實大家都知道,辯題的擬定的確是帶著鐐銬跳舞,因為敏感話題不能聊。為了流量,《奇葩說》設定了很多生活化的辯題。這類辯題容易讓觀眾共情,方便代入自己,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幾乎全是這一類的辯題就太無聊了。

在前四季中,讓觀眾反覆回味的,都是一些腦洞題或社會題。比如《要犧牲賈玲救大家嗎?》 《女性專屬停車位是不是歧視?》《時保聯是不是暴政?》《要不要喝愚人水?》等等。正是這些能引發深度討論和思考的辯題,才使得觀眾把《奇葩說》和其他綜藝節目區別開來。如果只剩下娛樂,那還是《奇葩說》嗎?

但這一季情感題氾濫成災。 《前任有了新歡,我要不要按下雞飛狗跳鈕?》、《伴侶在婚姻中“開小差”,我要不要容忍TA? 》……如果光看這些辯題,不知情的觀眾甚至會誤以為這是一檔婚戀調解節目。難怪有網友評論,讓哈佛和耶魯的學霸來討論這些,就好比讓周芷若拿著倚天劍去殺豬,簡直暴殄天物。

這些情感題大同小異,辯手說膩了,觀眾也看膩了。往往預告出來,很多人就決定不看了。

《奇葩說》作死的第二步,就是設定無趣的辯題,主動趕走觀眾。

第三步

辯手讀稿,逼死觀眾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辯手讀稿是我看《奇葩說》時最不想看到的場景。為什麼?因為作為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這實在太尬了。

但這一季讀稿的辯手還不少,好不容易等到他們都被淘汰了,節目又引入了讀稿的“魔王”。

這說明什麼?要麼他們根本沒有觀點,只能照本宣科。要麼有觀點,但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

不管屬於哪種情況,對《奇葩說》來講,都是一場災難。誰會想看辯手讀稿的辯論賽呢?

《奇葩說》作死的第三步,就是允許辯手讀稿,這簡直是要逼死觀眾。

第四步

一心想贏,忘記初心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這一季因為是組隊PK,大家都不想拖後腿,於是都殺紅了眼。 贏了,要哭!輸了,更要哭!辯手累,觀眾也累!

組隊PK的確可以增加觀賞性,比賽也一定會有輸贏,但輸贏不是唯一的目的。但這一季,大家都太在乎輸贏了!怎樣才能贏?現場觀眾跑票才能贏!如何才能讓觀眾跑票?取悅他們!

很多時候,辯手看著票數辯論,一看不跑票立即改變策略。於是,觀點和邏輯被迫退位,畢竟煸情、 講故事、說段子,更容易拉票。

開槓時更可怕,為了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不好好說話,而是大喊大叫。這個環節原本是要讓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但最後往往變成了吵架。思想的火花沒碰撞出來,反倒是留下了一地的雞毛。

這些做法完全本末倒置,即便最後贏了比賽,但留給觀眾的也只是一堆華麗的段子,猶如電影散場後地上的瓜子殼。磕瓜子的時候很快樂,但沒人會把瓜子殼帶回家。

其實段子和故事都只是錦上添花, 深邃的思想,犀利的觀點才是根本,但大家好像忘了這一切。

《奇葩說》作死的第四步,就是賽制太殘酷,導致辯手心態失衡, 只想著輸贏,忘記了輸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其實更重要!

最後的話


《奇葩說》第五季是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


每檔節目都有生命週期,和其他節目相比,《奇葩說》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也更容易遇到瓶頸。

老奇葩們已經沒有了新鮮感,而且場外撕X的新聞太多,讓觀眾感到厭煩。但合適的新奇葩又特別難找。因為即便是已經成名的辯手和學霸,也未必能適應這個舞臺。能在《奇葩說》獲得成功的辯手,除了要有觀點、邏輯和閱歷之外,還要能用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

組隊PK和真人秀機制,是《奇葩說》第五季的強烈求生欲,試圖突破瓶頸,讓節目煥發新的生機。但這種改變,我覺得失敗了。

充滿了懸疑感的預告、突然崩潰的辯手、魔鬼般的剪輯、戲劇化的比賽結果以及臺前幕後的花絮,這些東西看上去的確很熱鬧,但都掩蓋不了節目內容本身的匱乏。

很遺憾,《奇葩說》第五季,世界沒有被觀點撕開,世界被段子、眼淚、真人秀給淹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