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揮帚補字,苦練數年終成名僧

你去過南京棲霞寺嗎?你知道它是中國四大叢林之一嗎?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多次在棲霞寺設立行宮,可見棲霞寺地位不同凡響。小和尚石谿對痴迷書法,每日用樹枝、掃帚堅持臨摹練習,最終成為清初四大畫僧之一,他的這種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棲霞寺山門前的大匾上,刻有三個斗大的字--棲霞寺,字體遒勁有力,神韻無窮。相傳這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墨跡。直到清朝,由於多年風吹日曬,霜打雨淋,棲霞寺的“寺”字只剩上半部的“土”字,下半部的“寸”字剝落了。遠遠一望,棲霞寺成了“棲霞土”,大煞風景。

乾隆年間,有一次皇帝下江南巡遊。江寧知府得信異常恐慌,因為他知道當今聖上喜歡舞文弄墨,愛作個詩題個字什麼的。況金陵乃江南名城,棲霞山又是座名山,皇帝肯定會去。到時要是讓萬歲看見棲霞寺的破匾龍顏發怒,自己可吃罪不起。

知府思緒如麻,想請人臨摹,又無原型可參考,再說顏真卿的手筆豈是凡人能模仿的,就算有,怕也遠水解不了近渴,這該如何是好?急得知府整日長噓短嘆,愁眉緊鎖。他門下有個尖嘴猴腮的幕僚,善察顏觀色,見主子為難,就討好說:“大人,要解燃眉之急,卑職倒有個辦法。”

知府一聽像抓到根救命稻草,緊著問:“什麼辦法,快講。”

幕僚道:“大人何不把金陵城的文人都請到棲霞寺比字,誰寫得好,就用誰的,再賞他些銀兩不就行了?”

知府樂不可支,連聲說:“太好了,就這麼辦!”

次日,棲霞寺前門庭若市,人頭攢動,聞訊趕來的文人墨客,鄉黨官吏們川流不息;騎馬的、坐轎的一個個附庸風雅,把寺裡管招待的和尚忙得不亦樂乎。看看人已到齊,知府命手下抬出一大捆毛筆,一大缸墨汁,宣紙也備好一大摞,然後傳令將棲霞寺的大願摘下,放在大雄寶殿前的方磚地上。

知府清清喉嚨,抑揚頓挫地說:“諸位詩兄文友,本府不才,今日特請大家把棲霞寺匾上的‘寺’字補齊,有賢能者,賞紋銀百兩。”

話未說完,人群中早有幾位擼胳膊挽袖子躍躍欲試。眾人圍擠到匾前,一看“棲霞寺”三字,字字狀如斗大,筆筆重若千鈞,又都遲疑起來。不過,還是有人好出風頭,搶起大筆“唰唰”幾下,放到原字上一對照,差之千里。知府看得火氣頓生,接連催促能者先上,可眾人扭扭捏捏,你謙我讓的,場面十分尷尬。

此刻,旁邊有個叫石谿的跑腿小和尚不禁捂嘴“撲哧”一樂,惹得那幫文人墨客瞋目而視。住持和尚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低聲罵道:“不識相的東西,還不快滾。”石谿不服氣地說:“我比他們寫的強多了。”

周圍的文人們立刻摔腹大笑起來。知府卻聞言心動,暗忖:那些庸才未必指得上,既然這小和尚敢大言不慚,那就讓他試試看吧。知府和顏悅色地說:“本府從不以地位取人,你可以一試,筆墨任你使用。”

石谿瞧了瞧那一大捆毛筆,擺擺手:“太小了”。隨即他連跑帶顛地趕到寺前,從山門後抄出把禿毛的掃帚說:“我用這個寫。”

知府不禁愕然,掃興地說:“莫非你戲弄本府不成!”

石谿不卑不亢地回答:“大人,你既同意讓我寫,就應相信我才是。請再給我半缸墨汁吧!”

“好,你若在此故弄玄虛,嚴懲不怠。”

墨汁抬來,大匾上矇住宣紙。就見石谿疾步走至缸前,提起掃帚蘸飽濃墨,靜氣凝神,雙肩一較力,“唰唰唰”三掃帚,重若崩雲,輕如蟬翼,導之泉注,頓之山安,一個斗大的“寸”字瞬間躍然紙上,字跡端莊秀麗,氣勢非凡,珠聯璧合,相映成輝。觀者先是一愣,繼而喝彩聲四起,掌擊如雷。知府更是大喜過望,高呼:“奇才呀!奇才!來人呀,快抬賞銀。”

墨客們困惑不解,這小和尚怎有如此深厚的書法功底?原來,石谿自幼就酷愛寫字,可又沒錢買紙筆,只好折根樹枝在地上練,春秋寒暑從不間斷。後來他到棲霞寺當了和尚,專管清掃山門前的那塊地。天長日久,他對大匾上的寺名產生了興趣,就掃帚代筆、清水作墨、大地當紙,苦苦臨摹了7年,光掃帚就用壞無數把,山門前的地也被掃成坑坑窪窪的。

而這一切,住持和尚一概不知。如今見有銀子作賞,住持從心眼裡往外樂,也隨聲附和地說:“我早看出石谿天資不凡,定會有出息的。”

石谿卻不戀金銀,他對知府說:“賞銀請給住持吧!我只希望能走遍叢山靈蹟,求教名釋高僧,鑽習書法,增長學識。”

知府欣然應允。若干年後,石谿果真成了名家,不光書法首屈一指,繪畫方面也頗有造詣,被列為清初金陵四大書畫名僧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