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山”線上展覽之《名城之光》


中山人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活躍在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是一代偉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孫中山,乳名帝象,學名文,號日新,改號逸仙。中山翠亨村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義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1901年,孫中山與家人在檀香山的合影。

1912年7月25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回粵前往視察前山地區,在同盟會舊友劉希明的邀請下為前山群眾籌建的中山亭動土奠基,並與各界合影。

1907年,孫中山題贈鄧蔭南:“博愛”

鄭觀應,又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祖籍中山三鄉雍陌村,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提出“商戰”理論的思想家,中國現代化運動思想的代表和先驅,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之一,中國“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其著述有《救時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其中以《盛世危言》影響最大。

鄭觀應家庭照,1893~1906年間攝於澳門鄭家大屋。

位於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的鄭觀應故居。

鄭觀應著《盛世危言》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進行社會的總體變革。其所提出的革新觀念和“以商立國”的商戰理論思想釋放出巨大的影響力,對中國近代思想史及商業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

陳天覺,名元英,字天覺,號香叟。宋紹興八年被特賜進士,授朝議大夫。宋紹興十三年起擔任香山鎮寨官,宋紹興二十二年建議改香山為縣,獲准。紹興二十六年首倡辦學,捐重資於蓮峰山麓建學宮,為開創香山縣文化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黃佐,明代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希齋,晚號泰泉。祖父黃瑜,父親黃畿,皆為一代儒宗,以品學知名。正德十五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嶺南著名學者,在地方文獻方面貢獻、經學、詩詞等方面尤為卓著。編撰有《廣州人物傳》《廣東通志》《羅浮山志》、《廣西通志》《香山縣誌》等志書,《禮典》《樂典》《詩經通解》《泰泉集》等經類著述和詩文集。

圖為建於明代的石岐西山寺,楹聯為曾望顏題。曾望顏,子瞻孔,號卓如。香山石岐員峰鄉人。清道光二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監察御史刑部給事中、戶部給事中、光祿寺少卿,道光帝以“望顏遇事敢言”,給予褒勉,調太常寺少卿。後官至四川總督。善詩文,工書畫。清道光二十三年,倡議並捐資重建香山鐵城西山寺。

容閎,字達萌,號純甫,香山縣南屏鄉人。1854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美國博士學位的留學生。歸國後闖蕩洋場,後入曾國藩幕府,致力推動清政府實施“中華創世之舉”——留美幼童計劃,實現其留學救國的理想。


陸皓東,中山南朗翠亨村人。與孫中山、楊鶴齡、楊心如並稱“翠亨四傑”。1895年與孫中山組織香港興中會,同年10月26日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時因事洩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逼供,寧死不屈,奮筆疾書痛斥清政府腐敗、投降賣國行為,11月7日英勇就義。孫中山稱其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

楊仙逸,祖籍中山環城北臺村,中國空軍先驅,組建國內第一支革命空軍飛機隊並任總指揮,192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府航空局局長兼廣東飛機制造廠廠長,1923年主持裝配成中國第一架輕型偵察轟炸機,為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立下卓越功勳,被譽為“革命空軍之父”。1923年因故殉難,孫中山親書“志在沖天”匾額以表彰其功績。

楊仙逸、程度純夫婦及子女的合影。

楊殷,出生於中山翠亨村,曾任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中國工人運動先驅,省港大罷工的重要領導者之一、廣州起義的組織發起者之一。1928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8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並秘密殺害,年僅37歲。2009年被授予“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稱號。

楊殷故居,位於中山南朗鎮翠亨村,1989年被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定為廣東省黨員教育基地。

唐廷樞,清末香山縣唐家人,中國近代著名洋行買辦、實業家、民族資本家,是洋務運動的積極推動者。1873年受李鴻章委派接受輪船招商局並任總辦;與徐潤等人先後籌建保險招商局、仁和保險公司,是中國民族保險業的開拓者;籌辦河北開平煤礦,主持修建唐胥鐵路,興辦唐山細棉土廠等,對創辦近代民族實業,推動民族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徐潤,字潤立,號雨之,別號愚齋,香山縣北嶺村人。從事經營事業活動60年,經營企業數十家,積極參與興辦學校、醫院,組織社會公益活動,是中國近代興辦民族工商業的傑出代表。曾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機器印刷廠同文書局。著有《徐愚齋自敘年譜》《上海雜記》,為後人研究中國近代史留下翔實資料。

20世紀初,上海南京路上有四家赫赫有名的華商百貨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時稱“中國四大百貨”,其創始人均為香山籍華僑。他們提出的諸如經營環球百貨和實業救國的理念,先施百貨採取明碼標價、僱傭女店員,永安百貨提出“顧客永遠是對的”等經營理念,對中國商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圖為1924年,先施公司25週年紀念日總行門面。


先施公司創始人馬應彪,香山縣任良都沙湧村人。清光緒年間赴澳大利亞謀生,經商致富,後在香港創辦先施百貨公司,後相繼在廣州、上海、天津、澳門、新加坡等地開設分公司,被譽為“中國百貨先驅”。提倡實業救國,積極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熱心家鄉慈善公益事業,多次捐資建校。

先施公司產品廣告單張及包裝紙。

永安公司創始人郭樂,香山縣仁良都竹秀園村人。清光緒年間前往澳大利亞謀生,曾開辦果欄,後向華僑招股,與弟郭泉在香港開辦永安百貨公司,初辦時主營環球百貨,後涉及僑匯、旅業、銀行、保險等等,並開辦上海永安紡織公司,後發展成全國大型紡織工業。郭氏家族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曾捐資修建竹秀園排灌站和郭樂樓,捐助中山華僑中學和竹秀園學校等。

20世紀30年代,永安公司位於香港的店面照。

新新公司創始人李敏周,石岐西邊街人,早年赴澳大利亞打工,積累資金後,到上海投資經商,後在上海選擇毗鄰先施、永安公司的黃金地段上海南京路創辦新新公司,以銷售國貨為主業。

上海新新公司,開辦之初便與先施、永安公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大新公司創始人蔡昌,香山縣上恭都人。早年由兄長蔡興帶到澳大利亞悉尼謀生,經營百貨水果生意,後蔡興、蔡昌兄弟開設香港大新百貨有限公司。1929年,中山縣被國民政府定為模範縣,蔡昌被選為中山訓政實施委員會常委兼財務委員會主任,並任中山縣民眾實業公司董事長,為家鄉建設獻策出力。

上海大新公司底層大廳中央的自動扶梯,為當時國內首創。圖為設計人員和公司創始人在扶梯合影。

鍾榮光,號惺可,中山小欖人。1895年參加孫中山發動的廣州起義,負責籌餉工作,次年加入興中會,在廣州與人創辦《博聞報》等以宣傳革命,抨擊時弊。民國元年5月,任廣東都督府教育司司長。1927年,由外國教會設立的嶺南大學收歸中國人自辦,鍾榮光被推選為該校首任華人校長,致力於現代教育發展。

王雲五,近現代著名出版家,祖籍香山縣東鎮王屋村(今中山市南朗鎮王屋村),出生於上海。1921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1930年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創立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主編《萬有文庫》大型叢書,編著《王雲五大詞典》《王雲五小詞典》,為我國近代文化教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蕭友梅,出生於中山石岐孫文西路蕭家大院,為中國音樂教育家及理論家、作曲家,現代中國音樂教學創辦者,中國第一所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創辦人。1912年,作為公派生,遠赴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又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培養出一批音樂專業人才如冼星海、劉雪庵等。


呂文成,中山石岐南下人,中國民族音樂家。青年時代因擅奏二胡和揚琴,有“二胡王”之稱。尤擅高胡,使高胡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伴奏獨具一格的樂器。畢生致力於廣東民間音樂事業,是廣東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演奏家、粵曲演唱家,被譽為粵樂宗師。創作有《平湖秋月》《步步高》《青梅竹馬》等膾炙人口的廣東民間樂曲。

阮玲玉,祖籍廣東中山南朗左步村,生於上海,中國無聲電影時期最著名的影星之一。一生主演電影20多部,塑造了舊社會不同階層女性形象,表演質樸細膩,代表作有《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等。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安眠藥自盡,震驚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二十餘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魯迅曾為此撰文《論人言可畏》。

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海報

鄭君裡,祖籍中山三鄉,生於上海,我國著名電影導演、演員、電影理論家,曾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與章泯合譯俄羅斯現實主義戲劇流派創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話劇表演藝術的著作。導演著名作品有《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夫婦之間》《聶耳》等,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等。

陳公哲,中山南朗茶東村人,上海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之一,致力於弘揚中華武術、宣揚中華文化。除精於國術技擊外,亦擅攝影、音樂,晚年又攻書法,著有《一筆行書鋼筆千字文》,為我國有史可查的第一本鋼筆字帖。


方人定,原名士欽,中山市沙溪濠湧村人,嶺南畫派著名畫家、理論家、書法家。師從嶺南畫派主要創始人高劍父,後入高劍父創辦的春睡畫院主攻山水花鳥畫,其花鳥畫曾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牌獎。曾任廣東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常務理事等。

1935年9月11日,廣州《誠報》、上海《藝風》報道春睡畫院“歡迎方、蘇、楊、黃歸國畫展”刊登的方人定、楊蔭芳夫婦照片。

黃苗子,原名祖耀,中山長洲人,祖居中山石岐仁厚裡,祖父為清末舉人黃紹昌,父親為著名報人黃冷觀。著名美術評論家、書法家、漫畫家。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獨成“苗子體”書法,以篆隸最為精彩。出版有多種書法作品、畫冊、美術論著、散文集、詩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