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千億級”江蘇打造全球動力電池中心

1月19日,江蘇省動力電池產業鏈創新峰會暨《江蘇動力電池產業調研報告(2018)》發佈會在常州舉行。業界人士表示,只有讓動力電池產業“強”起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真正“跑”起來。

目標“千億級”江蘇打造全球動力電池中心

我省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全國第一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3 年居全球首位,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其技術水平及產業化發展關係到新能源汽車整體性能和競爭力的提升。

江蘇是全國動力電池版圖的“重要一極”。根據《江蘇省動力電池產業調研報告(2018 )》,江蘇目前已集聚江蘇時代、中航鋰電、樂金化學、蘇州力神等一批行業優勢生產企業,初步建成包含上游原材料企業、中游電芯和PACK (外包)企業、下游動力電池回收和整車企業的完整產業鏈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江蘇動力電池已建和未來規劃總產能約188GWh ,遠遠領先國內其他省份。

“動力電池的創新發展,是解決交通能源問題的重要依託,打造動力電池包括原材料生產、電芯、組裝、應用、電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週期價值鏈閉環,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重要前提。”中汽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程魁玉表示,江蘇動力電池領域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綜合競爭力全國領先,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為全省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然而,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日益嚴峻。去年,全國動力電池總產能已超過200GWh ,而全年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為56.89GWh ,產能利用率不足30% 。一批低質、落後的動力電池企業無序擴張,動力電池產能“高端不足、低端過剩”。

不僅於此,整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新要求、新變化、新挑戰。“目前,動力電池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頭部效應’明顯,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省工信廳產業政策處調研員張瑛介紹,未來隨著日韓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隨著補貼取消時間臨近,技術門檻大幅提升,完全市場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動力電池產業將會傳遞更多壓力。

目標“千億級”,打造全球動力電池中心

江蘇提出一個具體目標:到2020 年,全省動力電池有效產能達50GWh ,產量突破30GWh ,產值突破400 億元,並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值突破1000 億元。重點打造1- 2 家本土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培育3- 5 家國際知名品牌企業,重點創立1- 2 家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 家以上實體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 年,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海外出口量大幅增長,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動力電池研發和生產基地。

“江蘇致力於建設成為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電池戰略性生產基地,成為全球知名的動力電池研發和製造中心。”省工信廳副廳長高清表示,我省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加強平臺載體建設,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構建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產業生態體系;支持重點動力電池企業實施標準領航工程,通過標準引領培育行業龍頭;防範化解低端動力電池產能,引導優勢產能整合重組;推動綜合性汽車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展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提高汽車智能製造及服務的網絡化水平。

部分地區已先行一步。目前,我省已形成南京、常州、蘇州等動力電池生產集聚地,其中,常州市有的放矢招引相關研究院和龍頭企業,僅中航鋰電就帶動吸引上下游30 餘家企業落戶,形成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