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大家应从传统节日中获得快乐

文化自信,大家应从传统节日中获得快乐

随着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的临近有关这个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线上,有关圣诞的物品开始走俏;线下,很多商店摆出了五彩缤纷的圣诞树;不少年轻人,早已提前谋划圣诞节该到哪里小聚。近年来,不少国人热衷漂洋过海的西方节日,却冷落了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有的人把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过得红红火火,却不知中国七夕节有何典故和习俗。西方节日在中国兴起,原因有很多:西方节日是外来事物,形式新颖,可以满足一些国人的好奇心;一些国人盲目崇洋,觉得过西方节日,会让自己显得更有品位;商家为了促销商品,千方百计推波助澜;一些人受从众心理影响,怕被人说自己过时,也跟风过起西方节日来。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所蕴含的忠孝、坚贞、团圆、和谐等文化内涵,对家庭和睦、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值得一代代传承下去。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4000多年历史。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清明节为何要祭祀祖先?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过好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重要标志。即便那些移居海外多年乃至几代人的华裔,仍然在过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自信,大家应从传统节日中获得快乐

传统节日被冷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节日的创新不够引起的。时代在发展,传统节日也要创新,不能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半步。传统节日,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形式可以更加多样,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向西方节日取经也未尝不可。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央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意见》要求,全国各地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相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传统节日会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西方节日是我们了解西方的重要窗口。但是,过西方节日,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不要将其当成狂欢节和购物节,以致带来安全稳定和过度消费的问题。

文化自信,大家应从传统节日中获得快乐

提醒

过西方节日,市民应当谨记安全第一。人多的地方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应该少去,最好不去。还有,别使用气棒砸人,别使用雪花喷雾喷人,以免因使用不当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应谨记理性消费。西方圣诞节,家里真的需要摆放一颗圣诞树吗?西方万圣节,父母真的有必要给孩子买一身魔鬼的衣服吗?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性的消费就会少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体验。(桂锡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