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企業“畫像”漸清晰

2018年11月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及國資平臺、券商、保險資管等紛紛牽頭設立紓困基金,以幫助民營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化解流動性風險和股票質押風險。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股權質押紓困資金規模預計已經達到約5000億元。首批設立的紓困基金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尋找投資標的,近期陸續有項目落地。

天風證券有關人士莫以琛(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公司目前通過“天風1號集合資管計劃”以及後續成立的“天風1號單一資管計劃”已參與水晶光電、申華控股、ST天馬等4家上市公司紓困,合計提供紓困資金約11.5億元。

記者從浙商證券瞭解到,2018年11月13日,浙商證券承銷的全國首單地市級紓困專項債,也是浙江省首單紓困專項債——台州金投紓困債完成發行,發行規模5億元。在浙江首單紓困債發行之後,浙商證券緊鑼密鼓地籌備紓困基金,目前已經與民生銀行、溫州銀行、浙商銀行杭州分行等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合作籌集子基金的方式募資,預計規模逾百億元。

保險資管方面,近期已有國壽資產、陽光資產、太平資產、人保資產、新華資產、太保資產、華泰資產、泰康資產、中再資產等9家保險資管公司在中國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完成專項產品的登記,合計目標規模1060億元。其他保險資管公司也在積極籌劃專項產品的設立事宜。根據萬達信息等上市公司公告,目前已有相關項目落地。

業內人士稱,地方政府或當地國資平臺牽頭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是當前紓困行動的一大“主力”。陸續有上市公司公告獲得了來自地方政府紓困基金的支持。如2018年12月,寶塔實業、金通靈等上市公司均公告獲得了當地紓困基金的支持。

聯訊證券策略分析師廖宗魁表示,從目前落地的紓困對象來看,一些經營業績穩定,具有較高ROE,僅僅由於短期流動性而產生質押風險的標的,更容易得到紓困資金的惠顧。這些標的集中在醫藥、化工和房地產等行業,分佈在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發達地區。

浙商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周為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對於紓困企業的畫像已明晰。上述紓困基金將主要在優勢特色產業中選擇救助標的,重點選擇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和現代供應鏈等領域的上市公司。尤其是資產質量優越,競爭力突出的行業龍頭,和具有核心技術壁壘的高科技企業,並將從信息、電商、醫藥、現代服務等主導產業中選擇細分市場龍頭進行重點扶持。

莫以琛表示,在紓困對象選擇上,他們主要選擇主營業務及業績均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在解決流動性問題方面已不適用於銀行信貸體系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事實上有持續盈利和發展的能力,需要券商投行幫助他們解決流動性問題以渡過難關,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債務重組或資產重組等運作,持續推動上市公司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廖宗魁認為,紓困基金的成立對於上市公司及二級市場的影響是整體偏向於正面的。首先,從實體經濟方面來看,能夠紓解上市公司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有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在二級市場出現大幅下跌的過程中,緩解了資金流動性緊張以及市場擔憂的大股東股權變更的問題,能夠形成較好的抗風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