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1946年春,中共安東省民主政府為爭取青年,吸收偽滿各中學學生和部分社會青年,成立安東省立高級聯合中學和聯合初級中學。分設工、農、商、師範、普通(文)五科。招生委員會由王奉璋、夏衡文、蘇莊任正、副主任委員。當年2月12日報名,26日舉行入學考試,3月4日正式開學。高中部校址在舊朝日小學(即現丹東一中),初中部校址在工業街244醫院舊址(現在的新樂購)。

安東聯中成立時正值國共內戰將起之際,是共產黨在安東地區創立的第一所學校。安東聯中辦學方針鮮明,主要是培養共產黨自己的青年知識分子,通過各種政治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接受革命思想,成為解放後的安東乃至全國各地各行業建設的一批骨幹力量。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聯中學生在校園裡舉行學習討論會,照片中的學生振臂高呼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現在丹東市第一中學

丹東一中實行開放式辦學,先後加入了丹東地區重點高中協作體和省重點高中協作體,還派出了多位青年教師到英國和韓國等國家留學和講學,與臺灣台北教師會建立了友好關係,與韓國公州科技大學結為姊妹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年來學校先後被確立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基地、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中學、教育部“貫徹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大學生籃球聯合會CUBA培養基地、清華大學體育人才養培養基地、大連海事大學人才培養基地、瀋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2005年12月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學校成立了國家級“丹東市‘東鷹’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學校先後榮獲省、市文明單位,省、市創業立功先進集體,市、局先進黨委,市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百餘項次。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聯中當年的銅質校徽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1947年,安東聯中文工團組織演出的活報劇《血淚仇》。圖中扮演王東財的演員(中間低頭者)是聯中學生劉仲文,解放後擔任中共丹東市委書記。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聯中學生在上化學課。安東聯中校址,即今天的丹東市第一中學,以前為日本人開辦的朝日小學。

安東聯中——我們從這裡走向全國

1947年9月,安東聯中改名為“安東省立聯合中學”,學校免費提供食宿。

隨著東北解放區的不斷擴大,地方急需幹部。聯中便開設了“民政班”和青年幹部班。學生隨時入校又隨時被調走。或輸送到地方工作或參軍到部隊工作。東北解放,四野入關作戰,南方的新解放區急需大批老解放區幹部參加接管工作。作為安東聯中派往南方解放區的青年學生就成為了骨幹力量。劉仲文記得,安東聯中就有一些同學被派去江西。其中一位叫林本英,東港人,後來擔任南昌市市長。從一定意義上說,安東聯中為解放東北乃至全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1980年8月17日,安東聯中校友舉辦了最大規模的一次聚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崗位的同學,再一次走到一起,回到母校,回到家鄉,興奮萬分,感慨萬分。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1949年冬,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張安東聯中師生合影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三)之安東聯中(現丹東一中)

安東聯中校園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