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來科學大獎,袁隆平領銜7位科學家C位出道


11月18日下午,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用於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

七位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科學家,除了袁隆平因身體原因無法出席外,其他六位科學家首次聯合現身頒獎典禮。

七位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科學家,除了袁隆平因身體原因無法出席外,其他六位科學家首次聯合現身頒獎典禮。

【袁隆平——生命科學獎】由於身體原因,袁隆平未能出席頒獎典禮,但他特地錄製了一段“獲獎感言”視頻,“新時代的春風給我增添了無窮力量,我還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能覆蓋全世界。”

【馮小明——物質科學獎】化學反應有時候會產生對稱的鏡像分子混合物,其中一種是救命良藥,另一種卻是致命的。馮小明的目標是“不對稱”,即只產生有用的分子。經過8年的努力,成功找到一種能保證化學反應按照預期方式結合的催化劑,使更多救命藥物為患者所用。“我們所研究的催化劑,是綠色化學裡最重要的一環,希望能把百分之百的原子全部用到產品中去,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李家洋——生命科學獎】李家洋團隊發現了控制水稻株型、莖稈數量及澱粉合成等重要性狀的基因,可在分子水平快速培育出同時具備高產和營養豐富的新品種。在工作上認真踏實,成績斐然,在生活中還是一位寵妻暖男,“感謝我的家庭,特別是妻子,30多年來不論多麼艱難,始終不離不棄,她的付出讓我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頒獎現場撒的一把好狗糧。

【林本堅——數學與計算機獎】打破持續使用40多年的“乾式”微影,發明“浸潤式”微影方法,用水將集成電路技術節點從65納米循產業路線圖持續降至7納米,使得摩爾定律得以持續延伸了七代。林本堅還強調了興趣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有的人會在雨中奔跑,難道他淋到的雨就更少嗎?我喜歡思考這些有趣的事情,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研究科學更好的呢?”

【馬大為——物質科學獎】馬大為發現的草酰二胺分子,將烏爾曼反應溫度從150-250攝氏度將至室溫-100之間,極大地提高了藥物開發及生產效率。獲獎感言這樣說到“在過去30年裡,中國的化學研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有很多領域的工作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我將以這次獲獎為契機,努力工作,爭取做出更多的成果來回報社會。”


【張啟發——生命科學獎】張啟發的實驗室破解了雜交優勢背後的遺傳機制,還發現了雄性不育的基因,雄性不育是雜交水稻育種的關鍵性狀。“我覺得這有點像偵探故事,非常有意思。”張啟發的發現可以讓水稻產量更高、口味更好、營養更豐富。“我們曾有三個目標,第一是產量,第二是增加產量,第三是改進產量,現在則為改善水稻品質而努力。”張啟發把榮譽歸功於同事們的支持和合作,表示今後要努力提攜和培養青年才俊。

【周其林——物質科學獎】周其林一直致力於尋找可以只按一個方向製造產物的催化劑。正是得益於他發現的催化劑,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藥物的製造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看來,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最終的競爭力。如果沒有科學技術,中國想要跟上甚至領先世界潮流是不可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