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國為何堅決不同意?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國為何堅決不同意?

八國聯軍侵華,是中華歷史上最屈辱的時候。英國、法國、德國、沙俄、意大利、奧匈帝國、美國、日本參與了對清朝的侵略。其中,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分別出兵僅幾十人,可以說就是來湊數的,但是對清朝的索要一點都不少。此外,未出兵侵略的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同聯軍一丘之貉,也參與了對清朝的掠奪。

八國聯軍侵華以後,除了巨量賠款以外,各國在清朝劃分了勢力範圍,清朝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王朝,清皇室也成為了“洋人”的朝廷。

這其中,也曾有部分國家提出瓜分清朝,要求最激烈的國家有三個:對領土有著厚顏無恥需求的沙俄,對大陸無限渴望的日本,以及歐陸新崛起的霸權國家德國。

三國之外,其它國家基本持附和態度,即既不願冒險,又想坐享其成的那一類國家,以意大利最為典型。而美國,則是反對列強瓜分清朝的國家。而美國的意圖,文末再來講解。

但是對於當時列強瓜分清朝的圖謀,其實也是狗仗人勢,趁勢起鬨罷了。八國聯軍在當時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瓜分清朝的,也沒有那個能力。

首先,在清朝方面,清朝的潰敗主要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區。但清朝的投降最主要是朝廷的恐慌,屈膝保存滿清皇室利益的結果。當時的京畿以外各省還有很大的實力,甚至連對抗八國聯軍的主力--聶士成武毅軍和董福祥甘軍也並非完全是敗於八國聯軍。如果八國聯軍選擇瓜分清朝,則意味著和清朝全面撕裂,以當時清朝北方的實力來看,八國聯軍要全面取勝完全是痴人說夢。

其次,八國聯軍侵略之始,南方各省即公開“中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南互保”事件。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東南互保一方面是不執行清朝朝廷下達的與八國聯軍對抗的詔令,另一方面也不允許八國聯軍染指南方。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清朝的主要財力、晚清各方面的能人,以及晚清有實力的地方武裝,悉數位於“東南互保”的範圍內,實力遠超北方。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北方失利,南方也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瓜分清朝談和容易?

因此,俄日瓜分清朝的說法也只不過提一提而已,若要付諸行動,則是全面戰爭了。無論當時的俄日德,還是英法意,其實在世界各地都面臨著其他的複雜問題,根本無法抽出力量全力對付大清,遑論瓜分?而列強也自然是意識到這一點問題的。

而美國反對瓜分清朝,其實也是看清了聯軍各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以及清朝的潛力。另一方面,美國是當時較晚崛起的國家,在國際問題上謹小慎微,並時常刻意保持著“正義”的形象,以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實際上,美國後來成為超級大國,也正是基於這種策略,開始有能力挑戰原有的世界格局,並最終成為一霸的。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國為何堅決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