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編輯|姚金納 文|Luna Yao 攝影|李英武 版式|何春彤

在當代國畫藝術家中,文蔚當屬一抹特別又獨樹一幟的存在。她的作品,不僅有仕女的細膩清透、西南山水的清朗秀逸,還是北派大山水渾厚壯闊,在她的紙筆間皆自在從容,令人不禁痴迷於其中。且不論一個女子在達到她這樣的認可度和成就有多難,她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對於繪畫、藝術追求的摯愛、專注、專業和責任感……是啊!不是所有的魚都活在同一片海里,也不是所有畫家都似她。

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藝術的“囚徒”,不捨晝夜

文蔚說中國藝術是根植於中國哲學的,它是一種寫意的藝術,西方藝術是科學的,是寫實的藝術,而哲學是無限的,它來自於內心,而不是眼睛;“目之所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我們來說,作畫不僅僅是手上的功夫,而是內心的傳達,所謂由技入道,作品中體現的是你的所感所思所想中的世界,更是你的修為、素養以及學問的一種自然流露。”而這些來自於每個人自己的學養、閱歷和悟性,而不只是一個專業領域的技術,而是源於每個人的心,所以應該回歸到自己的當下和內心。在她看來,一件事情從遇見到成為人生伴侶的摯愛,是需要很多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永不言棄的堅守。也是一個普遍發展的規律——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都是懵懂的,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存在,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而我自己,成長到今天,也是由很多的因緣合和而成的吧。年幼的時候是出於一種很天然的喜歡,開始接觸中國書畫藝術,然後漸漸的發覺自己所有的樂趣和沉醉都來自於此,樂在其中;再加上出於家庭環境的原因,我接觸繪畫藝術比較早,耳濡目染地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被薰陶著成長,藝術就成了生活,其實也算很多人眼裡的理所應當;然後又遇到名師指點,這真的是很重要的條件;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如果在這個成長的道路上沒有這些機遇和努力的堆疊的話,我們可能也會錯過,甚至於成為一個普通人,然後到老了回望自己的藝術夢想,只能留下一聲嘆息。”文蔚說道。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都深知藝術這條道路是艱難且無法預知的,能做的就是當下非常努力的去追求,究竟最後能不能走到這條藝術的大道上,是否能達到大家都認可和欣賞的程度,都是不可知的。可能正因為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與可遇不可求,文蔚對待生活和世間萬物總是心懷感恩的,知足著卻也不斷地去探索、嘗試更無垠廣闊的天地。生活和繪畫,在文蔚這裡,早已融為一體。沒有明顯的界限和分水嶺,不分你我,藝術追求牽動著她的喜怒哀樂和所有萬千情緒;她的樂趣、滿足感、充實感和對生活的所感所悟都得以在筆墨間宣洩表達。你也可以說她是一個藝術的“囚徒”,因為她痴戀於此,不捨晝夜。

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承傳統之優秀精神內核,與時共新

文蔚在藝術追求上的脈絡發展也有著豐富的不斷探索融合到自成一派的過程。她的啟蒙免不了南派畫風的小家碧玉和小情小調,包括開始接觸的書法也都是楷書,然後漸漸地開始隸書的研習。人物畫創作也是工筆仕女,然後拜師崔先生之後,被他的那種大寫意震撼,那時才感受到將藝術衝出技巧直達內心的是這一重境界。在崔老師門下之後文蔚的畫風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開始融入大寫意的真我境界,漸漸的通過放筆直取的厚重率真的筆墨,頻頻呈現令人驚豔的大山水作品,沉雄奔放又大氣磅礴。如她所說:“中國藝術追求大美境界,即廟堂之氣,就是說只有達到中正大氣,才能達到智慧的極致,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和審美追求,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包括莊子的《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包括初唐詩中的宇宙意識,充滿了博大向上的精神力量,因為他們信奉老莊。在幾千年文明中可以看到一種大、一種無際才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所以首先有這種自然的廣大,有這樣境界的闊大,才會有這種精神中的博大和氣勢上的強大。”而啟蒙於重韻味的南派,成長、成形於重氣勢的北派的獨特藝術道路,也讓文蔚的作品可大氣揮灑,也可細膩婉約,款款道來。南韻北勢,在她這裡,有了很好的融合和表現。

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文蔚認為,作為一名傳統中國畫家,作為一門傳統藝術流派,我們現在開始探討傳承和發展,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發展和呈現,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歷史的原因,文化被遺忘了,出現了文脈的斷層,而我們當下所要做的,就是把脈聯上,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認識古人的智慧,然後去思考這些智慧能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什麼;更明白自己、更瞭解世界、也更懂得自己的未來;這是每一個成長中的人都很需要的,所以也是在傳播文化。”許是深感自己一路走來的不易與幸運,許是在朝夕相處中不斷地感受到更深層的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在越發深入地去探尋這之間的本源與未來時,隨之而至的厚重感;文蔚的日常除了陷入自己摯愛的藝術創作之外,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傳播和與時俱進的創新中。聞道、悟道、傳道,文蔚的身上,感受到了在現下浮華中,難得可遇的對於摯愛的藝術追求的堅守和‘朝聞道夕可死矣’般的投入和赤誠。也不免感嘆,熱鬧裡有人生,靜寂中也有一方詩眼江湖。

文蔚——筆下山水眾生相,詩眼倦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