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謠言粉碎機|蘑菇“富集重金屬”不能再吃了?沒那麼可怕!

网络谣言粉碎机|蘑菇“富集重金属”不能再吃了?没那么可怕!

网络谣言粉碎机|蘑菇“富集重金属”不能再吃了?没那么可怕!

近日,一篇題為《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看完我震驚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一名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真菌的博士透露,蘑菇不能多吃,因為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特別強,最多可達到100多倍,幾乎所有重金屬都會富集在蘑菇中,但人體卻沒有排出重金屬的機制。時間長了,這些重金屬就會人體內聚集,甚至會引起腎小管的壞死。文章最後還調侃說,蘑菇最好一片也不要吃,瑞士人人均壽命80多歲,就是不吃蘑菇的功勞。

网络谣言粉碎机|蘑菇“富集重金属”不能再吃了?没那么可怕!网络谣言粉碎机|蘑菇“富集重金属”不能再吃了?没那么可怕!

傳言部分截圖

蘑菇真的富集重金屬?

相關資料顯示,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確實比一般植物要高。在汙染環境中,往往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屬,而蘑菇在生長中能產生一些特別的蛋白質,通過與重金屬絡合生成無毒的絡合體來為自己解毒,從而讓蘑菇“不怕”重金屬。與重金屬絡合的過程中,重金屬就被蘑菇吸收並累積起來。

不過,蘑菇中的重金屬含量與其生長環境密切相關。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國內外都有研究發現某些特定地區、特定種類的蘑菇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這可能與該地區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土壤、水源被汙染有關。不過,蘑菇富集重金屬只是蘑菇對不良生長環境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並不是蘑菇生長的必然結果,它們不是蘑菇生長的必需養分,對蘑菇的生長也沒有促進作用。所以,在種植中,也不會有“不法商販”人為添加。對於人工種植的蘑菇,如果做好管理和監控,可以把重金屬含量控制到安全標準之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也表示,在土壤汙染地區,不能隨便吃野生的蘑菇。相比而言,人工養殖的蘑菇比較安全,因為它不接觸汙染的土壤,是長在棉籽殼、秸稈、木段等製作的培養基上。人工培養蘑菇的過程中,是不會故意添加重金屬元素的。根據目前各地檢測結果來看,即使超標也要每天吃幾公斤的幹蘑菇才能產生實際危害,正常飲食並不用太擔心。

近年來的這些檢測結果都是安全的

記者瞭解到,我國《GB2762-201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中對食用菌中常見重金屬鉛、鎘、汞、砷都有嚴格的限量規定,具體限量值在標準中也很明確。監管部門針對市場所售的菌菇類產品,都會嚴格按照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檢測標準進行重金屬的殘留檢測,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記者蒐集了近幾年來關於蘑菇重金屬的檢測,根據各地正規市場上的檢測結果來看,食用菌中重金屬並未出現超標的現象。

2009年,浙江林學院科研人員對浙江市場上的蘑菇樣品進行檢測,沒有發現重金屬超標的樣品,只是和一般蔬菜相比,其含量確實偏高。

2010年,我國對220個城市市場抽查了近2000個人工栽培食用菌鮮品(包括香菇、平菇、雙孢蘑菇等10餘種)樣品,對重金屬鉛含量進行了檢測,平均鉛含量在0.065毫克/千克左右,遠低於國家的1毫克/千克標準。

2013年,江蘇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專家專門對農科院種植的各種菌類進行重金屬汙染調查,沒有發現出現重金屬超標樣品。

2014年,南方都市報記者從佛山市場上隨機選取了鮮冬菇、金針菇等6種蘑菇進行檢測,結果顯示6種蘑菇的重金屬含量均沒有超標。

至於“人體沒有排出重金屬機制”,最終可“導致腎小管壞死”這種觀念,也早就被權威媒體所駁斥。北京青年報刊文指出,人體本身對重金屬具備一定的“解毒”能力。比如,人體內存在可與重金屬結合的金屬硫蛋白,如果體內重金屬量增大會誘導人體產生更多的金屬硫蛋白,從而提高解毒能力。此外,肝臟裡的谷胱甘肽也能與重金屬離子結合,形成一定結構的配位化合物從而達到解毒的效果。而且對於一些特定重金屬,機體還會有特殊的辦法針對性解毒。對於人體而言,除非一次大量或者長期持續超出劑量地攝入有毒重金屬,否則人體自身代謝重金屬的能力足夠使我們免於它們的毒性危害。

上海闢謠平臺提醒,“一些蘑菇能富集重金屬”是客觀事實,但有不少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蘑菇中重金屬超標的風險。比如,儘量去正規的市場、超市購買菌類產品,因為這些地方的產品通常有較為嚴格的質量控制。但是,處於野生狀態下的蘑菇,生長條件不受監控,生長環境的差異很大,不僅有采到毒蘑菇的可能性,也會有一定可能採到了重金屬超標的食用菌。因此,網友們也不要貪圖新鮮而隨意採食野外生長的食用菌。

來源 | 上觀新聞

网络谣言粉碎机|蘑菇“富集重金属”不能再吃了?没那么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