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世,馬雲真的還會經商麼?

歡迎前往關注。

昨天,馬雲在達沃斯上又語出驚人了,他說:“如果有來世我還會經商”。

具體就不羅嗦了,反正他表示,自己當年創業時有擔憂、有質疑、有恐懼,但是有一點從來都沒有質疑,那就是如果不是自己把這件事情做成的話,肯定會有另外一個人把這件事情做成。

企業家不應該害怕競爭、害怕有壓力,否則就不要創業,不要從事這種商業活動。世界充滿了擔憂,但往往就是當有這種擔憂的時候,就意味著有機遇。

我真的特別自豪,云云。

當然,最有意思還不是這裡,是提問環節有人問馬雲,今天的世界有什麼能讓他擔心得睡不著覺的嗎?

馬雲搖頭:“沒有,沒有,我睡覺可好了。”

如果我沒記錯,這位說來世還要經商的馬老師,在2年多前,剛說過:

如果有來世,馬雲真的還會經商麼?


同樣,也是這位說我睡的可好了的馬老師,在一年多前參加財富論壇時表示:“我每天晚上睡不著,擔心我的企業被淘汰......“

我講這個段子,不是來笑馬老師一會兒一個意思。

作為商人,前言不搭後語,那是常態,要是一直不變化,那說明他離完蛋不遠了。因為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任何企業,任何企業家,都得去迎合這種變化。

我講這個段子,其實是給很多讀者聽的,我們有很多人,很迷戀所謂的成功人士。

這種迷戀就是成功人士說了一句話,你就覺得很正確,但等你真的去照做之後,你發現,人家已經變了。

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態度,成功這件事裡面,絕大部分是運氣,就像我們昨天聊的那個話題。

年輕人想當公眾號網紅到底是不是個好主意?

就是想告訴你,你想變成咪蒙,那是很困難的,因為如果能重來一次,咪蒙自己都未必能變成咪蒙。

如果連個網紅都如此,你想變成馬雲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你讓馬雲重來一百次,我估計一次都不會變成馬雲。

時勢造英雄,那個英雄是一定會被造出來的,但是他姓不姓馬,這就兩說了。

如果你能夠想明白這裡面起作用的是概率,你就會知道,創業也好,做什麼事業也罷,最關鍵的是小目標,而不是大目標。

我們不是王健林,不會丟給你一個動輒一個億的小目標來打擊大家。

但其實當年王健林說那句話的時候,他的意思也沒有說錯。他的原意還是想表明,如果你要經商,就應該以盈利為第一階段目標,以滾動利潤放大為第二階段目標,而不是上來就弄個首富當目標。

我們曾聊過燃點這本電影。

我忍住不又想罵徐小平這個老忽悠

裡面有個出鏡率最高的哥們,其實被我們忽略了。如果硬要找個主人公,他才是。

電影裡這個男生是一個來自河南農村的人大畢業生,連續多次創業,也拿到了幾百萬的風投,但很明顯,他的創業思路有些盲目。所以都失敗了,最後還是拿了他老爹出去打工的錢付了工資。

那本電影我看了,所以印象深刻。這哥們出場第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人要踏實一點,不要動輒以成為BAT為目標,他現在的目標是被BAT收購。

那麼他當時的情況如何呢?是融了幾百萬,手底下只有兩個員工。

我不是說有夢想不好,我相信如果運氣好,他是有可能被BAT收購的,但你注意這個潛臺詞,運氣好。

運氣好是個什麼意思呢?去年全球運氣最好的是一位美國人,他中了16億的彩票......

換句話說,運氣好的意思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沒法享有那個運氣。

所以一個頭腦清醒的人,是不會鼓勵一個人堅持買彩票的,雖然我們都知道,堅持買彩票的人裡面,總會有中的。但是不是你呢?恐怕大概率不是。

如果電影裡出現任何一個人的夢想不是上市,不是被收購,而是盈利,是自負盈虧。我都不會寫那篇抨擊的文章。

因為這個思路是對的。

做生意,自古有之。你能夠盈利,說明你提供了別人需要的產品,這是一件好事呀。起碼你有價值。

而如果你不能盈利,從一開始就是以上市或者被收購作為唯一的目的。

那你的初衷就讓人懷疑,能理解這意思麼?

什麼叫上市?

你把一個東西做到不盈利,始終虧損,然後上市,你套現走人,留下股票和一個概念給股民麼?

什麼叫被收購?

你把一件事情做到不盈利,始終燒錢,然後丟包袱給下家,你套現走人,收購你的上市集團借這個由頭炒高股價,最後還是通過收割股民來完成整件事的牟利。

那你想想,興,股民苦,亡,股民苦,你說白了始終在琢磨騙局呀。

這叫成功麼?

成功的幹了什麼?

成功的直接收割了股民(上市),或者間接收割了股民(被收購)?

然後股民們把你這種騙局捧為經典,歡呼英雄?

我實難認同。

撇開道德不談,即使你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就想這麼幹。

那它也不適合大部分人。

道理很簡單,大部分人都去做騙子,誰來負責被騙呢?

不就是這麼個理兒麼。

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想創業,第一件事,真的是應該不把它當作什麼創業。

不要有理想,不要有情懷。

你就是做生意呀,你就是個買賣人。

我們這片土地上,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有情懷的騙子,因為實在太氾濫了。

多幾個實在的生意人,並沒有什麼不好。

按說我人到中年了,有沒有見過靠創業一直燒錢,最後忽悠到些錢的人呢,當然有過。

但我覺得,比例真心少,大部分人,實際上,是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

耽誤了很多年,其實也沒掙下什麼錢。

倒是很多很樸實的人,小生意做的挺好。

我見過很多開店的,人家開一家,做一家,做的好,做到賺錢,然後再開分店,十幾年下來,開了十幾家,雖然都不大,但是每年幾百萬的淨利潤,小日子過過,挺好。人家也提供了就業崗位。

我也見過開補習學校的,一年也許淨利潤也就幾百萬,但人家確實有給很多學生提供了課外補習場所,也給老師們提供了兼職的機會。

這些小生意人,本金都不大,也許最初就投了幾百萬,需要的時間很久,也許一做就是十年。

但是,人家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上市,人家就是想把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也正是這些人,組成了經濟中最健康的部分。

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是先烈,忽悠概念,本身就是極大的風險。

何況,也不可能大部分人都去烈火烹油的追著風口跑,能變成馬老師那樣全世界跑火車的成功人士,終究沒有幾個。

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少有人看到他背後那些陪跑的失敗者。

一個社會,極少數人特別有錢,大部分人苦哈哈的,靠大水漫灌,貨幣貶值來強迫拉動消費,實難長久。

遍地都是年入幾百萬的小老闆,遍地都是年入幾十萬的普通工薪階層,這樣的結構下,才會有內需,才會有真實的消費能力。

今天面臨的所有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昨日記憶承載3文章鏈接:

三億農民工有希望成為新中產接盤俠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