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當今動漫流行的風向大致包含兩個成分——首先是風景,即晴朗的校園、唯美的櫻花樹等,這一點充分顯示了背後美術支撐的日新月異。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胰臟》的主題一眼看去很像是在講愛情,裡面角色也很少,這種封閉結構很容易走上愛情的主題,但是《胰臟》的高明之處在於深挖了一層,探到了“關係”上面。當然了,這種高明大多源自不服氣日本人做動漫有點像中國程序員的勁頭——大家按規矩來,用實力說話。這麼說好像搞文化產業的還有股子體育精神。

上面提到《胰臟》對愛情主題的深挖,這種“關係”有很多種理解,你能解釋成馬克思主義的“生產關係”,只需要把“生產”換一種理解,比方說在《胰臟》中,男主就是思想的生產力,就算再滿腹經綸,也沒有女朋友。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這麼看來,《胰臟》的主題有了新的答案——建立羈絆!

該片情感表現十分細膩,並帶有一些成長中的思考,不會顯得很幼稚,故事的感情線也很有意思,不是像一般的愛情片一樣一上來就是很直接的我愛你或是你愛我,而是從傾訴的角度出發並展開情感線。兩人雖屢次在戀人的紅色線上徘徊,卻從未捅破那層紙,最後依然達到了心靈上的共鳴,實屬妙哉!兩人的關係用藍顏和紅顏來描述可能再恰當不過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很多細節也值得細細品味,比如男主之前手上拿的那本夏目漱石的書,是不是會想到夏目漱石先生的那句“今夜月色真美”呢?再聯想後面一起在夜空下看煙花的場景,是不是暗涵了什麼?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在畫面上,本作的畫面十分出彩,在電影剛剛播放時,就會給人一種驚豔之感。

​仔細想想,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人物作畫十分自然,尤其在人物動作上,給人感覺十分連貫自然,分鏡的處理也偏寫實,樸實但是真實,真實的演出配上真實的故事,必然會提高觀眾的認可度。二是背景及物體的作畫也很優秀,可以把胰臟和新海誠的一些作品作些比較,就會發現,同樣都是十分優質的寫實系作畫,胰臟還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不過在劇情上,還是有著不足之處,其一就是在櫻良的死亡方式,帶著一些cut片的隨意和猝不及防,帶著一些犯罪片的惡意和真實,雖然前面已經有了一些暗示和鋪墊,雖然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但是在觀影時心裡總會會帶著那麼一絲不爽。

理由很簡單——因為它不夠浪漫,而且它不僅不浪漫,還幾乎毀掉了全片前面創造出來的所有浪漫氛圍。

如果單純的作為一部愛情片來看,胰臟確實是不合格的。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呢?

也就是說如果不把這部作品當作一部男女主角間的愛情故事來看,而是當作一個人的“生”與“死”對另一個人的拯救的故事來看呢?

當我們換一個角度,不把這部片當成一部純粹的愛情動畫,而是當成一部講述一個自閉男生被“救贖”的故事,似乎一切都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就像電影在一開始提到的那樣,傳說,當一個人吃掉另一個人的器官時,另一個人的靈魂就會在他的身體裡永存。

我是郭聰明,胰臟被吃掉後,靈魂會繼續活在那個人的心裡哦,雖然說起來不可思議,但死永遠不是生的對立面,死也是生的一部分,成為永恆的一部分,而具體怎麼去想,每個人對這部影片的看法或多或少都會有點不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