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他一度是俄羅斯風雲人物,後身陷囹圄、退出政壇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上蘇聯最高領導人,為了解決經濟困境,他大力推行“新思維”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由於欠缺對改革目標和方向的堅持,政策出臺盲目、隨性而為,經濟改革並未取得成功,戈爾巴喬夫於是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政治體制,在1990年決定實行多黨制和總統制。當年3月,蘇聯完成了從蘇維埃制轉變為總統制,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總統,聯盟國家的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年5月,“民主激進派”代表葉利欽當上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任第一副主席,成為葉利欽的助手,並與其結成政治盟友。

蘇聯解體後,他一度是俄羅斯風雲人物,後身陷囹圄、退出政壇

哈斯布拉托夫,1942年出生於車臣格羅茲尼,在他兩歲時,蘇聯當局將蘇德戰爭期間與德國人合作的車臣人強制遷徙到中亞地區。他隨家人也被遷往哈薩克斯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直到1957年才被允許返回故鄉。哈斯布拉托夫天資聰穎、聰明好學,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濟系。哈斯布拉托夫天資聰穎、聰明好學,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濟系。大學期間,他曾任校團委書記,畢業長期從事教科研工作,是俄羅斯著名學者、教授,也是俄羅斯科學院的通訊院士。在戈爾巴主政期間,哈斯布拉托夫開始從政,當選為格羅茲尼蘇維埃代表,並很快平步青雲。

葉利欽當上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後,積極向西方靠攏,主張走一條徹底的西方資本主義化的道路,得到副主席哈斯布拉托夫支持。當年秋天,他們制定了一個向市場經濟過渡的“500天計劃”,不過遭到戈爾巴喬夫否決,葉利欽早已有了“另起爐灶”的想法,這一下更是不顧戈氏和聯盟中央的反對,積極推動俄羅斯改成總統制。1991年6月,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歷史上首位總統。這意味著蘇聯一個國家有了兩個總統、兩個政權,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的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蘇聯解體已經露出端倪。

蘇聯解體後,他一度是俄羅斯風雲人物,後身陷囹圄、退出政壇

在葉利欽等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不斷施壓下,1991年7月,戈爾巴喬夫做出重大妥協,同意簽署新聯盟條約,以“主權國家聯盟”取代蘇聯,簽約時間定為8月20日。簽約前一天,為了維繫舊體制,蘇聯八位強力部門高官發動了政變,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佈接管國家政權。政變遭到葉利欽強烈抵制,哈斯布拉托夫則對葉利欽進行積極支持。政變只進行了三天就宣告失敗,葉利欽成為最大贏家。同年10月,葉利欽按規定辭去蘇維埃主席一職,哈順利接任了主席,從而成為俄聯邦二號人物。

兩個月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葉利欽躊躇滿志推行“休克療法”,結果將國民經濟拖入即將崩潰境地。於是,哈斯布拉托夫與葉利欽出現了巨大分歧,主要集中在經濟上是否執行“休克療法”,政治上是否走總統權力高於立法機構的總統制。1992年4月,兩人的矛盾完全公開化,哈同俄羅斯副總統魯茨科伊聯合起來,成為反對派領袖,領導“議會派”與葉利欽的“總統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哈、葉兩位昔日盟友,至此變成了勢同水火的敵人,而且矛盾愈演愈烈。

蘇聯解體後,他一度是俄羅斯風雲人物,後身陷囹圄、退出政壇

1993年9月21日,葉利欽宣佈解散蘇維埃代表大會,哈斯布拉托夫則宣佈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由魯茨科伊代行總統全權,兩派徹底決裂。10月4日,一番流血衝突後,葉利欽一方獲勝,哈斯布拉托夫被關進大牢。翌年2月,俄國家杜馬頒佈大赦令後,哈斯布拉托夫獲得人身自由。經過牢獄之災後,他表示“對現實政治已感厭倦”,決定回到大學重新執教,並從此退出了政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