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理娛演技派的第九餐,我們蹭到了萬茜的劇組餐。

雖然這季演技派已經和八位演員面對面吃過飯,但看到光著腳,隨意扎著丸子頭接受採訪的萬茜,我的內心還是有點驚訝的,沒想到萬茜本人卻並不介意這樣出鏡。

酷女孩,是大部分了解萬茜的觀眾對她的印象。

她是個湖南女孩,自己跑去考上戲,不是因為有演員夢,是因為叛逆,想離父母越遠越好。上戲畢業之後,唱片市場前景一片慘淡她偏要去簽唱片公司,是因為覺得“唱歌也挺好玩的,自己還有時間可以去揮霍,萬一成了呢?”

歌手生涯中,萬茜首張專輯中的歌曲《勇敢愛》拿了東方風雲榜年度十大金曲提名,第二張EP卻只賣出2萬張,連本都沒收回來。萬茜無奈回到影視圈,又不甘做純偶像劇裡的小花,一路演挑戰度極高的角色。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似乎她有個信條,我只做我想做的。而我們在和她長聊兩個半小時之後,明白了想要隨心所欲地活,到底有多難。

作為演員只想拍好戲

萬茜正式開始演戲時,同學小宋佳已經憑藉《好奇心害死貓》提名了第1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女配角時,而萬茜還在因為《生死橋》裡的女二號考慮要不要放棄演戲:“從舞臺劇切換到影視劇,我很不習慣,一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演,表演做作得我自己都不想看。”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歌手時期的頹唐經歷、現實的生活壓力、演戲又不順利,同學形容那時的萬茜像一個在風中搖搖欲墜的、快要熄滅的蠟燭。

最低谷的時候,萬茜和老闆拍著桌子大吵了一架。老闆建議她回看自己的所有作品,仔細分析差在哪裡?萬茜知道自己演的不好,但被人摁著腦袋承認不好,她接受不了:“我對自己的好賴很清楚,我知道演得不好,就很不願意回去看。我性子比較倔,很多東西得我自己慢慢體會,別人強塞給我,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

糾結了好一陣子,萬茜還是翻出來所有作品,開始拉片。“糾正自己的錯誤真的很艱難,我回看自己東西的時候,眼睛都拉到了肚臍眼上。旁邊還有人不停問我哪裡不好,我還得彙報是哪裡哪裡不好。”

拉片的過程中,萬茜開始反省,到底怎樣才能被觀眾喜歡?是不是觀眾喜歡自己這個人了,才會喜歡自己的角色?那是不是得從自己開始改變?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她開始給角色做分析,比如《東京愛情故事》裡的赤名莉香,出場時是個不討喜的身份,但觀眾並不討厭她。萬茜分析關鍵原因是莉香總是笑著的那種狀態,觀眾還是希望能夠看到正面、陽光、積極的東西。為了能夠讓觀眾喜歡自己的角色,萬茜開始逼著自己從上學時那個“酷不理人”、歌手經歷中“頹唐”、“緊繃”的狀態中走出來,從自己這個人開始改變。

一直到2010年的《上海上海》,她才覺得找對了路子。本來《上海上海》是要她去演出女二號的,萬茜拒絕了,選擇了一個小角色:“演小角色覺得放鬆了、鬆弛了,沒那麼大心裡壓力,就開竅了。”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拍攝《上海上海》中場休息的時候,導演過來說,還有一部戲,一個人演三個角色,你把時間留給我,“一聽這話,我知道自己演的還可以,自信心唰地回來了。”

她選擇的就是做一個硬核女演員,作為硬核女演員的萬茜覺得,交出不合格的作品,自己那關過不去。

只想要好角色,而不是能火的角色

抱著這樣的心態,萬茜的不紅,可以說是她自己“作”的。

2012年,萬茜出演了最後一批膠片電影,在裡面她飾演了“秦淮八豔”之首的柳如是。為了這個角色,她提前半年開始準備,還特意學了崑曲。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但《柳如是》最後只收入了9.1萬的票房,不及2011年楊冪《孤島驚魂》8900萬票房的零頭。因為當時市場上大火的是偶像劇,《宮鎖心玉》收視率最高峰時破了3,四小花旦格局初現,而萬茜為了演出《柳如是》推掉了一部偶像劇,從此再無偶像劇。

2014年,流量時代正式到來,小花們開始排列組合出演大IP刷臉的同時,萬茜接連推掉了三部劇的女一號邀約。

她在等一個很想演的角色:“等這個劇本大概等了兩個多月,把所有的戲全部都推掉,就安心等。因為都沒有立刻說定我嘛,就是讓我們等消息。”

“那個時候推掉三部女一號和現在推掉三部女一號還不是一個概念,因為那個時候剛剛有女一號的戲找她。”萬茜的經紀人和我們強調。

最後這部戲的表現很突出,她拿到了一個行業內大獎。只是她沒能借此讓觀眾記住,因為這部作品根本沒大規模上映。

這不是她唯一一次和觀眾錯過。

2016年,萬茜出演饒曉志導演的《你好,瘋子》,就是今年憑《無名之輩》拿到7.9億票房逆襲的那位饒曉志導演。這次宣傳中,他有提過“上一次的失敗經驗”,說的就是《你好,瘋子》,票房只有1566萬。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當初拍《你好,瘋子》,萬茜要演一個鏡頭,3分鐘內分裂出7重人格,排練中因為情緒過於激動不慎撕裂過腿部肌肉。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這部電影題材冷門,風格偏話劇,這是能讓萬茜走向自己觀眾群的一小步,片方也曾希望通過口碑逆襲拉動票房。

可路演還沒跑完,電影評分被貓眼電影強制拉低,從9分一度降到8.3分,最後甚至評分直接消失了,口碑無從查證,票房也就停步了。

對萬茜來說,這是又一次無奈:“我們花費了這麼多心思弄出來一個還不錯的東西,當然是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但如果現在事實這個樣子,作為演員我沒有辦法去改變它,只能去接受。”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萬茜曾說過,她的目標是成為青年表演藝術家。

挑好劇本是最基礎的一步,她說:“好劇本才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來,得大家聚在一起來完成一件事情。”

她用好劇本換來了業內的認可。毛衛寧、曹盾導演,和她都是“三進宮”的合作;《脫身》是陳坤看完《你好,瘋子》後,指定她來當女主角的;接下來她還有合作正午陽光的《尉官正年輕》、合作《紅色》編劇的《新世界》,個個都是好餅。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但是離觀眾總是還差一步。

不紅,是演員萬茜主動選擇的

2016年,萬茜為了配合當時的電影宣傳,在知乎回答了“作為一個不紅的演員,是什麼樣的體驗”的問題。

她的回答是,“出名了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也就意味著能賺更多錢;當一個不紅的演員,就跟一般的上班族差不多,從事一份擅長的工作,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財富,但只要有些本事,當個會演戲的演員,還是會有圈裡人會認,會有質量不錯的戲投來橄欖枝,於是還是會慢慢過上不錯的小日子。”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萬茜當時回答這個問題時,應該沒想到“不火”會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她的個人標籤。做萬茜資料的時候,我發現幾乎每篇關於萬茜的採訪,她都會問到“如何看待自己不火”這個話題,有時候即使採訪內容和這個話題並沒有關係,標題上也會帶上“萬茜火不火”的話題點。

對於火不火這個話題,萬茜的回答有個統一模板:“很早之前就已經想明白了,紅不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既然喜歡錶演這個行當,那就去做我的事情,其他交給命運就好了。”很佛系。

可當我們問她“紅不紅會不會困擾你”的時候,萬茜突然表現地有些激動:“當然不會了”!

2017年開始,很多演技派通過綜藝獲得關注度。萬茜被經紀人磨了一年多,到2018年末才參加了《聲臨其境》——甚至是經紀人先斬後奏給萬茜報了名。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問她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新的路,演員需要被觀眾認識。

她的回答是:“我畢竟是個演員。演員做表演才是我的職業,是我應該去做的事情。”而作為一個演員,上節目必須是為了給作品做宣傳。

聊天過程中,她和我們分享了法國女演員於佩爾的生活方式,她很喜歡:“她演戲很厲害,每個角色都不一樣,然後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裡面,但她的角色和生活永遠是分開的。”

萬茜口中的於佩爾,是法國的國寶級演員。一生獎項無數,兩屆戛納影后,一個金球獎,一個威尼斯最佳女演員銀獅獎,被法國“奧斯卡”凱撒獎提名了16次。和演藝事業的高調相比,於佩爾的私生活絕對低調,從影幾十年時間,與緋聞和八卦絕緣。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作為演員的萬茜,對“演員”價值的認知從未改變過。聊天的兩個半小時中,她有80%的時間在講自己的戲,拍戲的過程,戲的瑕疵,接受討論,但不接受吹捧。至於堅持演戲路上付出過的代價,她基本閉口不提。

她不是真的隨心所欲,她只是在堅持一個演員的本分。

她也不是不想火,只是希望自己火的時候,我們仍清楚地記得,她是一個演員。


在娛樂圈當個上班族,是怎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