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作者 | 初七

如果說,之前的網綜相比電視綜藝來說算是小打小鬧的話,現在的網綜絕對是三“大”產品——大明星、大流量、大製作。資本、專業製作團隊、大牌主持及明星的湧入,加之視頻網站對網綜的戰略佈局重視和不斷增加的投入,網綜的創作模式、製作水準也不斷提高,其流量和影響力也正在不斷刷新記錄。可以說,網綜與電視綜藝的差距正在逐步減小,甚至有反超之勢。

但同時,關於網綜不掙錢的消息也是此起彼伏。《火星情報局》的出品人李煒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30%盈利是一個天花板,網綜實際盈利的應該就在10%到25%之間。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可能個人的觀點與真實數據相比尚存在偏頗。但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所有網綜都能掙錢。所以,在眾多網綜中,如果有哪個節目成為爆款後,那麼它的下一步計劃也會提上日程!

季播開發是必須,衍生模式是必然?

與電視臺綜藝節目相比,網絡綜藝節目的生存更難。因為用戶會出於某個電視臺的號召力去觀看某檔綜藝,如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一檔節目在該電視臺播出時,除了節目本身的受眾外,還有電視臺自帶的固定觀眾。而網綜節目與此相比,就沒有這種優勢。

視頻平臺的數量相比電視臺雖然少了很多,但這有限的平臺中卻有著近乎無限的節目位置。互聯網觀看的便利性、低成本以及時間的隨意性,使得不管是週日上線還是週三上線的節目,都會成為彼此潛在的競爭對手,無疑不再加大一款節目成為爆款的難度。

在激烈中競爭中,一檔節目成為爆款後,其自帶易招商、易培育和已形成的粉絲群的光環會促使其季播化的推出。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尤其在近年來,綜N代節目相對於一檔新節目來說,在點擊量方面更有保障。如愛奇藝的《奇葩說》已經播出四季,優酷的《火星情報局》、騰訊視頻的《拜託了冰箱》皆連續製作到了第三季等。

當然,不只是季播化的推出,衍生節目的開發也提上進程。如自2014年開播以來,播出四季的《奇葩說》已經開發了《奇葩來了》和《奇葩大會》兩個“奇葩”系列以及《飯局的誘惑》、《黑白星球》等多個衍生節目。除去《飯局的誘惑》主攻狼人殺外,其餘的節目模式都是就某一話題分成兩個戰隊相互之間PK或者是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觀點。從《奇葩說》中走出的各大辯手也在這些衍生節目中發揮著其個人獨特的辯手氣質,單憑口“說”,hold住了各檔衍生節目。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成為脫口秀爆款的《吐槽大會》也推出了衍生節目《脫口秀大會》。在《吐槽大會》中配合默契的張紹剛、池子、李誕的“三賤客”組合、節目名中的“大會”二字,再加上騰訊視頻首頁預告的“吐槽大會原班人馬打造”。雖然都是喜劇類吐槽脫口秀,但《脫口秀大會》與《吐槽大會》最大的不同就是“星素結合”+“對戰模式”。但從彈幕中可以看出,觀眾對於《脫口秀大會》可並沒有那麼友好。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脫口秀大會》彈幕截圖)

開拓全產業鏈?

以一檔綜藝節目為開端,然後圍繞這一IP開始涉足網劇、電影、藝人經紀甚至線下活動,逐步實現全產業鏈的開拓。這個被華誼、光線等公司走過的路徑,現在正在被很多製作公司效仿。

在“一魚多吃”的美好願景下,多方的產業鏈佈局成為大家心中的另一片藍海。對爆款網綜的開發,衍生綜藝已經難以滿足製作方的雄心。所以,相關網劇、網大的拍攝也在被同步推進。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早前,《爸爸去哪兒》第一季被拍攝成大電影,並一舉斬獲7億票房,開啟了綜藝節目走上院線電影的風潮,但隨後上映的《爸爸去哪兒2》票房累計只達1.67億;另一部衍生作品《爸爸的假期》累計7570萬,都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慘敗。《奔跑吧!兄弟》衍生出的大電影,雖然上映三天就斬獲2.28億的高票房,但隨後也引發了諸如“這算是電影嗎”“騙錢大爛片”等質疑。

觀眾們逐漸發現綜藝電影的“圈錢本質”,對該類電影的熱情漸漸冷卻、甚至開始抵制。製作方們好像也停止了對院線電影的執著。網綜製作者們雖然沒有再選擇院線電影這條路,開始探索起了網生內容的改編之路。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豆瓣網友的評論)

由網綜《約吧!大明星》衍生的網劇《約吧!大明星》近日在騰訊視頻上線,本劇以綜藝節目的製作過程為背景展開。網綜《約吧!大明星》的旗號是“幫著素人實現心願”。通過收集觀眾的心願,在節目中每期隨機選取2-3個心願,然後明星幫幫團通過內部分工合力幫助求助者實現心願。第一季主持人是阮經天、徐璐、黃景瑜、魏晨;第二季主持人是李晨、鹿晗、應採兒、喬欣等。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網劇《約吧!大明星》採用全新的演員陣容,講述的是《約吧!大明星》的節目製作公司中有兩個選題小組,一個是由梅運萊(王思遠 飾)獨自一人組成的小組,一個是由他的強力競爭對手、業績王牌鄭一條(周小川 飾)負責的選題一組。兩個小組為了更出色地完成節目製作,展開了各種“明爭暗鬥”。而男女主人公也在工作中由最初的相互不滿到最後心心相惜的故事。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綜藝《姐姐好餓》的劇場版電影《御廚大作戰》也於今年5月26日播出。綜藝《姐姐好餓》作為一檔美食類節目,由小S主持、《康熙來了》班底製作。在每期的綜藝節目中,既有小S必備的撩漢環節,又有飯後的窩心談話,以第一季4.36億、第二季3.47億的成績收官。在節目一片大好的情勢下,由其幕後班底製作,全新演員陣容主演的《姐姐好餓》劇場版網絡電影——《御廚大作戰》也正式上線。主要講述主人公小“太監” (張亦馳 飾)在成為大廚的道路上領悟愛與美食真諦的穿越故事,集穿越、清宮、太監、御廚於一體,但是播放量卻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該片監製詹仁雄也曾在接受媒體的採訪中表示:“劇場版與綜藝《姐姐好餓》的畫風一脈相承,影片圍繞美食展開,將融入強烈的戲劇化衝突與喜劇元素,以及麻辣的荷爾蒙元素,相信網綜的觀眾看到劇場版都會產生熟悉的感覺”。但實際上,除了美食的元素外,劇場版與網綜無論是劇情上還是人物上,都無太多的相關性。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御廚大作戰》豆瓣上的評論)

從目前這幾部作品來看,除去名字的相同性後,衍生形態的作品與本身網綜節目的相連性比較小。而且,衍生作品的表現也很一般,並沒有再度帶動網綜節目的點擊量也並未對節目品牌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

為什麼衍生作品不如原節目?

理論上說,綜藝節目的系列開發、衍生開發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節目的品牌效應,聚合不同的收視群體,有效延伸觀眾的收視慣性。但實際上呢?在網綜節目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當下,每個節目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米未傳媒創始人CEO馬東在採訪中也曾表示,“關於《奇葩說》能做多久,這是一個想也沒有用的事情。”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衍生節目的表現到底如何呢?先來看一組數據: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以目前的數據表現來看,爆款網綜相關節目的播放量都沒有本身節目高。在豆瓣上的得分亦是如此。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以目前市場對於IP的理解來說,爆款網綜本身就是一大IP。參與過《泰囧》、《港囧》編劇的束煥就曾經透露,某影視公司曾花50萬元購買一個女作家的網絡小說,最終卻根本不用這個故事,因為“他們要的就是那個名字,故事是什麼都不重要。”

網綜衍生網劇網大,就能一路高歌向“錢”進?

現在對於爆款網綜的開發亦是如此。製作方關注的點更多的放在了名字相似、原班人馬、相同幕後班底等這些表現形式中,以至於目前市場中多為負面案例,鮮少有正面案例出現,導致觀眾對於這些爆款節目的IP價值產生懷疑,市場中關於“IP已die”的觀點也是塵囂日上。

但其實,IP本身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隨著網生內容市場迅速擴張,原創內容供給嚴重不足,大量IP資源在這種背景下被各大製作公司挖掘,充當內容的補給站。一個爆款網綜出現後,製作方要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合理的,想要採取什麼樣的形式放大其影響力也是必然的。只是如何不砸自己招牌,實現市場中“真正的IP可以永久存貨”的傳說就看各製作方的本事了!

此前,《火星情報局》也官宣說,會在今年推出相關的網劇、電影等火星衍生IP的製作,並且薛之謙還將擔任該網劇的導演。至於到時候其成績如何,還需要具體看待!那不難得出的結論是:一個節目的衍生,不光只是簡單的名字相似,還要多想想如何實現衍生作品與原作品的結合,使得觀眾更加願意買賬而不是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