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高麗蔘,南有春砂仁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春砂仁是聞名的廣東南藥之一,有健胃消食的作用,以陽江陽春所產的為佳。春砂仁入菜一般是作為調味、增香的作用,可整顆放入燉湯。也可將春砂仁乾果用紗布包好然後砸碎,用來蒸排骨,清香四溢。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

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陽春砂仁“圓果”

優勢

陽春砂仁“圓果”是陽春市砂仁試驗示範場選育的品種。與同類品種相比,陽春砂仁“圓果”的特點主要在於幾點:

▶ 適應性廣,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較低。

▶ 植株相對較矮小,容易進行機械化操作。

▶ 氣味平和純正,口感舒適,回甘味持久。

▶ 所含藥用有效成份較高,其中所含的乙酸龍腦脂是所有陽春砂仁品種中含量最高的。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

在產量方面,陽春砂仁“圓果”平均畝產鮮果32公斤,略低於“長果”形品種,比其他品種的產量都高。“圓果”的品質比其他品種更好些,因此價格帶來的效益也更高。

生長特性

溫度溼度 | 陽春砂仁生長適宜22-28℃,能忍受0℃的短暫低溫,但較長時間的0℃以下或有嚴重霜凍,直立莖受凍死亡。喜溼、怕澇、忌旱,半陰生植物,喜歡漫射光,忌陽光直射。1-2年生苗要求廕庇度70%-80%,植株進入開花結果期,廕庇度以50%-60%為宜。

土壤 | 一般在砂質壤土或多種類型的壤土均可種植,但森林壤土以底土為黃泥,表土層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力強、並夾有小石礫的黑砂泥土壤為好。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

環境 | 一般要求在中間有水流的兩山間谷地,或一面開曠,三面環山的簸箕形山窩地。坡向東南而背西北,坡度在30以下,立地四周有數倍於植地面積的森林雜樹。

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

栽培要點

栽種時間

春季3-5月,秋季8-10月陰雨天進行,種植株行距80釐米×80釐米或70釐米×60釐米,每畝栽種1000-1500株。

田間管理

除草 | 定植後1-2年,每年除草2-3次;第三年後,每年除草1-2次。分別在開花前和收果後進行。不能用鋤頭除草,只能用手拔。

防旱排澇 | 遇乾旱必須及時淋水或噴水,遇暴雨則必須防山洪衝入砂仁地。

補苗割苗 | 定植後,發現缺苗時及時補苗。收果後進行適當修剪,除割去枯、弱、病殘苗外,在苗過密的地方,還應適當割除部分“春筍”,每平方米和生長密度應保持40-50株。

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 | 育種單位信息

陽春砂仁“圓果”

單位名稱:陽春市砂仁試驗示範場

聯繫人:蘇景

聯繫電話:0662-7621085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