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與聰明人的世界

這個社會傻子還是傻子,聰明人還是聰明人,隨著時間的行進,有的傻子變成了聰明人,而有的聰明人則變成了傻子。

為什麼傻子依然是傻子,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傻,自然原地踏步;另一個原因,很多傻子都在嘗試做變成聰明人的“假動作”。既然是假動作,那麼結果肯定是毫無意義。

微信社群的出現,讓很多人的思想僅僅侷限在一圈一群之內,整天在圈群裡學習假動作。最後即使假動作學的再精巧,過了所有的人,卻每次射門都射不中。因為他從來沒有練習過射門,更為重要的是,他已經忘記了球門的位置。

傻子都有一個特徵,就是自以為是。這種自以為是,是一種愚昧的固執己見,固步自封。以自我的觀念標準去套別人,只要不合他套的,都會被他判定為落後,無知。他自己以及他的精神導師,則是先進觀念的代表。

傻子很容易被人掌控,只要在他的價值觀與標準上做一些升級,然後再去引誘他,幾乎都能夠掏空他的精神與錢財。他們被賣了還會幫人去數錢,在他們的世界觀裡,他們還覺得這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

傻子依然是傻子,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已經被束縛在一個籠子裡。打開籠子,很輕易就能看見傻子們正在嗷嗷待哺的傻樣。只要持續餵養他們,不餓死他們,他們就不會思考籠子外面的事情。他們的精神與物質基礎都是為別人所準備的。

只要心智比他們高的人,很輕易就能夠打開籠子,如探囊取物一般地拿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被拿的傻子們覺得,這是應該的,因為他們堅信:先舍才能後得,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他們忘記了,他們呆在籠子裡,只要他們走不出籠子,就只有舍而沒有得,只有付出沒有回報。偶然得到的回報,只是他們的“主人”開心時扔給他們的一塊骨頭。

這是不是社會的現實呢,當然是。只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並走出那個“無形的牢籠”。很多人覺得自己在“籠子”外,實際上只是一種自我想象的“錯覺”。他們憑藉這樣的錯覺在支撐著,一旦撐不住了,後果是難以承受的。

傻子與聰明人的世界

聰明人則踐踏在這些傻子身上,享受著這個世界的各種“美好”。他們不會承認他們是屬於莊子所說的那種“無恥者富”的那類人,他們的信念告訴他們,他們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冒險與奮鬥。

他們還會把自己的奮鬥經歷包裝成傳奇故事,跟那些傻子講,你們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你們不敢冒險,你們不肯努力。你們什麼什麼的,實際上他們的意思很容易懂,你們不成功,就是因為你們傻。而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我聰明,僅此而已。

很多人會被這些傳奇的故事所迷惑,這些人甚至想複製別人的傳奇,最終都成為了炮灰。在迷霧中喪失了自己,還把自己賠了進去。他們很自信,他們也很脆弱,根因就在於,他們在錯位做事。

你不能理解的人和事,自然是無法掌控的。做你無法掌控的事情,註定是會失敗的。事情都是從失算開始,進而致使失控,最終導致失敗。

一件事情在開始前都沒有計算清楚,就去落地執行,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有些人說與其研究別人是怎麼成功的,還不如去研究別人是如何失敗的。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成功後的故事,都是經過加工與包裝的,並且成功之因有千萬種,特定的成功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完成。所以要複製別人的成功是很難的,反而打造自身的成功來得容易。

而研究知道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就相當於認清了創業路上的無數個坑,避免了掉進坑裡,就相當於降低了試錯的成本,提高了成功的概率。不去走這些坑,就是一種可控的決策力。

一件事情要做成功,涉及到的因素是錯綜複雜,智力不足的人是無法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因素中理出頭緒,理清思路的。為什麼創業要強調團隊的力量,因為仁者可以出錢,勇者可以出力,而智者可以使智。

仁者出錢造了一條船,勇者可以充當水手出力划船。而要保證船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智者來掌舵,保證船的航向不出問題。如果出現問題,智者就要有智力去修復,以保證船的正常航行。

成與不成,不在於別人如何說,而在於自己是否能夠清晰地理解這背後的道。只有明道循理而行,才能行至所達,達而能成。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傻子做傻子的事,聰明人做聰明人的事。然後傻子與聰明人之間的矛盾,就要靠智者來調節與平衡。所以做智者其實是一件很操心的事情。

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這就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要想掌握這種規律,取決於你想並且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掌握這個世界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