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萬賠償、資本遇冷:街電的內憂和外患

持續關注的共享充電寶行業近日迎來了新一輪的風暴。因為陳歐掛帥的深圳街電敗訴給來電科技,尤其是核心專利被後者卡死的困局,一個月前我就曾下判斷說共享充電寶行業將要迎來洗牌的時刻。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被告街電科技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來電科技經濟損失共計200萬元;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即2018年12月21日前)停止使用涉案Anker設計12口產品。

然而到了今天,街電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由於來電與街電之間有關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吸納式充電裝置等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糾紛,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於2018年12月28日簽署的判處書顯示,街電向來電賠償經濟損失共3000萬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來電要求的賠償金額訴求為3600萬元,但街電以公司還在虧損狀態為由,請求法院將賠償金額降低,最終法院將賠償金額降低至3000萬元。

3600万赔偿、资本遇冷:街电的内忧和外患

賠償金額的下降,向外界傳達了一個事實:街電的確處於持續燒錢虧損狀態,而這與街電高層及陳歐對外宣傳的消息並不相符。2017年11月初,創始人 原源曾透露,街電已經在多個城市實現盈利;2018年8月,聚美優品發佈的半年報顯示,街電自2018年5月起已連續3個月實現規模化盈利,峰值訂單突破180萬/天。

其實在整個行業處於擴張、鋪設設備的大前提下,街電的盈利原本就顯得不合常理。而街電管理層對外宣稱的盈利,也都把時間限定在短時間內。這隻能是一種會計算法導致的結果,將某個月的運營成本挪至其他月,將其他月的收入計入本月,這樣就可以實現所謂的“盈利”,進而對外宣傳。

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否實現營收平衡看的是全年的數據,而不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從這件事也能看出街電管理團隊的價值觀,對消費者、合作商戶、媒體隱瞞了真實的運營狀況。

另一個佐證街電管理層價值觀有問題的事情是,在本次高達3000萬的賠償判決中,還有一個街電的合作商戶被連帶判決。街電產品的合作商家永旺夢樂城(廣東)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也因共同侵權被法院判決:自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需停止使用侵害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ZL01520103318.2“吸納式充電裝置”、ZL201520847953.1“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專利的產品。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決,是因為街電的裹挾行為。法院在做出裁決時表示:“街電公司通過向其合作商戶發表聲明及寄送告知函的形式,鼓動相關商戶配合其持續侵權,可見街電主觀惡意十分明顯。這種不尊重在先裁決、不積極履行裁定,無視國家法律和他人權利的惡意侵權行為,應當付出沉重代價。”

拋開價值觀層面的事情,街電的確在企業內部運營方面面臨“破產級別”的困難。錢,是其中的關鍵詞。

一方面,由於街電侵權案敗訴,必須更換大量硬件設備,這將是一筆極大的成本。據判決書顯示,截止2017年11月,街電完成了50多萬臺機櫃設備的投放。據瞭解,業內設備造價成本均價為2000元,如果街電更換50萬臺設備則需要成本費用10個億。廣州法院和北京兩個判決涉及到的侵權設備型號起碼超過一半以上(沒判侵權的,只剩街電最小的那款能放6個充電寶的機器),所以保守估計5億元。

第二,街電自身的現金流也不足以支撐這種規模的資本投入。根據AI財經社的消息,“街電鋪設的設備確實多,但是好多都閒置或無效,造成了大量的浪費。以深圳和廣州市為例,每臺機器每天最好時能收20塊,後來一度降到4塊,最低降到2-3塊錢。街電的小型機櫃成本是1000多,大型的要2000多,也就是說,最初回本週期是100多天,現在可能要一到兩年。”

第三,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退押金大趨勢,將進一步抽離街電的資金池

。這不僅是充電寶行業面臨的問題,前一階段的ofo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在2018年10月,來電共享充電寶CEO袁炳松曾作出預判,2019年起,共享充電寶行業將迎來全面的退押金時代。從實際情況來看,行業內多家企業已經開始藉助支付寶、微信等平臺上線的免押金、自動退押金功能,實行全面退押金的運營模式,而街電依然沒有明顯動作。從事實方面來看,街電由於早期投放的設備非常多,收取的押金數額比較大,一旦遭遇擠兌,將會面臨資金鍊斷層的系統性風險。

3600万赔偿、资本遇冷:街电的内忧和外患

最後,街電向外部尋求融資的可能性也比較低。首先從投資標的選擇的角度上看,很少有投資機構會對一個陷入核心專利糾紛、面臨鉅額賠償的企業感興趣;其次是前面提到的街電管理層價值觀的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會考察創始團隊成員的人品,對外惡意隱瞞情況、串聯供應商持續侵權的街電,自然很難得到投資機構的信任。相信這也是之前傳出支付寶有意投資、最後卻沒有進展消息的重要原因。另外,因為2018年創投市場資金收攏的大環境,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都面臨資本遇冷的困境。可以說,共享充電寶目前市場不大、毛利率低、技術變更風險很高、盈利困難、模式單一等問題已經很清楚,資本已經不青睞這個市場。

所以,街電的局面就像個死衚衕:內憂方面,資金回籠速度緩慢、盤子太大運營成本高;外患方面,整個行業退押金已成大趨勢、共享充電寶行業資本遇冷。與此同時,還要揹負敗訴帶來的巨大成本,高達5億的設備更換成本以及3000萬元的真金白銀賠償款。就如我前面所說,這是街電“破產級別”的困境,也難怪街電團隊出現動盪,甚至連CEO袁源都在朋友圈發佈新項目,疑似開啟另一段創業。

還是那句話,敗訴賠償、 資本望而卻步、供應商退場、團隊動盪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組合在一起,這是我們能觀察到的街電連鎖反應。而來電、小電、怪獸等頭部玩家卻做得風生水起,來電科技CEO袁炳松宣佈,2017年10月來電科技再次實現盈虧平衡;2017年12月,小電CEO唐永波透露,小電有望在2018年3月份盈利。商業無情,哪怕當初陳歐和王思聰叫板時顯得底氣十足,但街電的結局可能還是曲終人散、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