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做過最牛的事是什麼?慶幸的是,我踏上了刻意練習之路

最牛的事:不忘初心,踏上刻意練習之路什麼才是最牛的事情?

我認為牛人做的事,都很牛:

能夠出一本暢銷書

和某個平臺簽約

有很多牛逼的標籤

有大量忠誠粉絲

帶領一群人越來越厲害

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是我敬佩的牛人,他們身上閃著不一樣的光,我也將一直追逐他們身上的光。

對自己而言,接納自己,不忘初心,踏上刻意練習之路,持續刻意練習下去就是最牛的事。

育兒即育己

5年前,我結婚了,兩年內,我從單身到結婚,到生子,角色突變,各種不適應,經常出現育兒焦慮、困惑,甚至從一個賢妻良母變成了怨婦。後來我慢慢從孩子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就是他的原件,只有做好自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儘量調整自己,控制自己,遇到問題,在網上找各種育兒視頻,看育兒書籍,在孩子身上慢慢嘗試;給他講故事,陪他唱歌,教他念詩,教他寫字……也因此成了頭條育兒達人,開始寫童書書評。我覺得我跟著又成長了一遍,還應該在育兒這條路上繼續成長下去。有時候會比較急於孩子的成長,我想對孩子和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媽媽陪你一起成長。


那些年,你做過最牛的事是什麼?慶幸的是,我踏上了刻意練習之路

學會讀書,學以致用

我特別羨慕那些從小就愛好讀書的人,那將是一筆多麼大的財富。遺憾的是,我從去年才開始懂得怎麼讀書,慶幸的是我喜歡上了讀書,知道了讀書的意義。十年前,我剛畢業,畢業之前除了學專業知識就是空閒時間去圖書管“看看書”,那時候的看書,真不叫看書,沒有任何目的和主題。直到去年,我才意識的讀書的魅力,應該怎樣讀書:主題閱讀,帶著問題讀書,做筆記,把讀到的內容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學著拆書,寫書評……

走出舒適區,才能進步

對於一個畢業十年沒有任何寫作經驗的我來說一說,開始寫一篇文章要想一天才肯動筆,後來曾持續日更100多天,簡書30萬字,能做凌晨5點起來,兩個小時寫一篇完整的讀書感悟,還能得最佳,那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後來我得到了投稿大號的機會,兩次投稿被拒,我開始玻璃心,中斷了持續寫作的熱情,我的拖延症犯了:報了書評寫作課總是不能迅速成文,怕邁出第一步,怕寫不好,怕被拒。
那些年,你做過最牛的事是什麼?慶幸的是,我踏上了刻意練習之路

在舒適區呆久了,很難進步,但我沒有忘記初心,也沒有忘記讀書寫作帶來的快感和成就感,也知道自己有很多需要提升的點,於是加入弗蘭克的拆書組和寫作課,決定再行動起來,繼續刻意練習,不斷學習更多的套路。

朗讀練習,提升自信

第一次被芳芳姐推薦到播音組錄音,我錄一個800字的稿子用了一下午的時間,連續錄了幾十遍:緊張,重複出錯,嗓子都啞了,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提升,於是加入朗讀練習打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我感覺良好,但還是沒有得到老師表揚,後來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慢慢調整,終於得到了老師的鼓勵和稱讚,我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在喜馬拉雅的錄音,還得到一個朋友真誠的鼓勵和認可,想繼續練習下去,給自己自信,給他人力量和溫暖。
那些年,你做過最牛的事是什麼?慶幸的是,我踏上了刻意練習之路​​

尋找定位,嘗試專注

10年前,我畢業了,開始按部就班的實習、工作,我認真、勤奮、踏實肯幹,工作不是最好的,但仍然是老闆眼中的好員工,同事眼中的大姐大。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優勢是什麼,定位又是什麼,只知道埋頭苦幹,忙碌而充實。
那些年,你做過最牛的事是什麼?慶幸的是,我踏上了刻意練習之路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無論是工作還是夢想,都要先從自己的動機出發,找到自己的終點站,以終為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從自己的優勢領域出發,通過刻意練習專注訓練自己的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