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戰後日本經濟史》

今天在聽了,《戰後日本經濟史》,作者有著日本人特有的獨特思路,提出了“1940體制史觀”的概念。

注:“1940體制史觀”著重注意1940.是因為1940年開始岸信介(安培晉三的姥爺)成為日本商工大臣,開始實行國家統籌的經濟計劃。這個計劃一直深遠的影響這日本,正是這個國家統籌的經濟政策幫助日本戰後二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不是美國人的介入更不是美國人接管防務日本全面發展經濟的結果。(戰後的日本因為安倍他姥爺當上了總理大臣所以延續了他深愛的國家統籌制度)

聽書筆記——《戰後日本經濟史》

圖文無關

本書主要讓我帶來思考的問題。

一、政府主導的經濟,到底好不好?是什麼情況下主導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二、日本人,走過的老路我們會不會再走一遍?

美國30年代羅斯福帶領美國走出了胡佛政府留下的爛攤子,胡佛走的是奧地利學派路線主張自由放任,不加干預。而羅斯福的新政放棄金本位制,以以工代賑的手段,短時間內重振了美國經濟。美國就認為政府幹預的就是好的,一直持續到70年代。美國出現了“滯脹”。這才慢慢讓美國人意識到經濟政策是有保質期的,過段時間自己就臭了。

無獨有偶,日本人戰後資源匱乏,百廢待興。政府加以干預後,金融體系主要以銀行為主導,債券基本起不到作用。所以政府對資金的調配是強而有力的。大筆的資金進入重資產低迴報的重工業,其中就有日鐵,豐田,東芝一類日後的大公司。這也縮短了日本工業化所需要的時間。到1968年左右日本已經準備買下全世界了。這讓美國感覺到了危機,從輕工業慢慢進入到重工業,日本和美國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大,後來就變成了政治問題。美國逼著日本開始改變經濟政策,逐步放開金融市場,降級利率。人民學會了借雞生蛋,逐步從實際生產走向了虛擬經濟。最顯著的就是開始全民炒房!大量的小戶型出現在房產市場。對於海外房地產投資也放開手腳。沒過多久日本的泡沫破裂了,造成了不低於100萬億日元的損失。用了10年的時間才走出困境。由於政府主導經濟,所以權利集中,自然也有養成了一些貪汙腐敗的問題。(這就不在繼續這個話題了)

作者在書中指出,當1940體質開始不合時宜時,就應該開放市場,拉動內需通過內生增長進行可持續發展。不能再對製造業抱有過多的希望,而應該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放棄終生僱傭制(這不就是事業編?)。因為戰後的員工真的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裡安心工作,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市場環境世界格局已經大不如前,在終生僱傭制的大前提下,員工懶惰,抱怨,稍微有點問題就認為是組織沒有照顧好他。這樣的公司有如何能適應市場變革的大潮?

現在來回答問題一,政府主導經濟在一個經濟體的初期的確是好的,它可以更好的調配資源,讓經濟快速發展。但應該在深度接觸世界經濟時放開政策。讓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大環境,而不是吃大鍋飯。

二,我們正走在日本和美國的老路上,看來這樣發展經濟的方式未來是有章可循的,幸運的是我們走在後面可以看到前面的人在哪裡被絆倒,但有個問題就是當你走的太快,你看到他摔倒了再減速或轉向已經來不及了,也有可能是明明知道前面有個坑,非要跳進去摸摸看有沒有石頭。

廢話不多說,現在泡沫就在天上飄著,富人也許有很多方法躲開他,但窮人還是在這等著,看它是會軟著陸,還是會爆吧。如果你有什麼別的避險好方法,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